创作背景:
这首《桃花源记》诗的创作背景来自于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据载,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孟棨的《本事诗·情感》中,而后流传至今。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崔护的才子,他资质甚美,但却孤洁寡合,历经了一番挫折,最终只是以举人下第的成绩过了清明节时来到都城南游玩。恰逢走到了一个居民庄园,那里有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他敲门久久未得回应,直到有一位女子从门隙处窥探出来询问他身份。崔自报姓名,说要寻春独行,渴望饮水。女子便拿水送过来,并开门设床请他坐下。崔倚着斜柯,在女子妖媚的姿态下不由自主地被挑拨起了情感,不停地东张西望地注视着女子。不久之后,他离开了庄园,送女子到门口时似乎不舍地进去了一会儿,但之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再次来到都城南,忽然想起那个神秘女子,情不自禁地又去寻找。但此时他发现庄园已经锁闭门扃,而且听到有哭声传来。他敲门询问,出来的是女子的父亲,他哭着说:“你是崔护吗?你杀了我的女儿!”崔十分震惊,被父亲诉说女儿在看了崔题在左扉上的诗句之后,在入门之后就萎靡不振,并最终因为绝食数日而病逝了。她是那里唯一的女儿,一直未嫁,想要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可惜命运多舛,最终死于非命。崔感到非常难过,甚至请求进去哭泣。
这个故事传颂了几百年,在历代文艺作品中也有很多不同的改编和表达。而这首《桃花源记》诗,正是对这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的再次阐释和表达。以崔护桃花相映的场景作为开头,直接引入了故事的主角,将情感的起点刻画得十分生动。后面以父亲的哭声为铺垫,逐渐揭示出女子的悲惨遭遇和父亲的痛苦心情。最后在崔护哭泣的场景中,诗人通过写作技法轻松地将故事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