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顾名思义就是他在旅途中夜晚时分写下的一首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诗歌。此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今重庆)、忠轴(今重庆市忠州)时创作的,当时他已年过半百,常年患病,国家形势动荡不安,生活境遇困顿,前途不明,因此他在旅途中的心情异常沉重。这首诗以沉郁、凄美的笔调表现出杜甫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在唐朝时期,杜甫便被誉为“诗史之宗”,其诗歌不仅风格多样,而且内容广泛,涵盖了政治、民俗、历史、风景等各个方面。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如诗中所述那般美好,他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失去了妻子和儿子,尤其在此时,他更是倍感孤独和无助。这种近乎绝望的情绪,在他的诗歌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旅夜书怀”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身处异乡,思念故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不满。他写道:“凫雁过湘水,猿鸣钟岳峤。 行人何萧瑟,孤客自悲号。”这里凫雁、猿鸣、钟岳峤等景物是中国汉唐文化的代表,而行人的寂寥、孤客的悲哀,则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动荡。而接下来的“怨公子不归,怅孤吟庙道。乱离儿女心,闲坐故园草。”则表现了杜甫对于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和亲人离散的强烈不满和感伤。 总之,“旅夜书怀”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状况。它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