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担任朝中宰相,但很快就受到奸相李林甫的诽谤与排挤。三年后,即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最终被罢免。正是在此时期,张九龄创作出了《望月怀远》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园的思念和对身处异地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与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折射出了他在峨眉山和荆州的流浪生活和对人生的反思。 张九龄的诗歌大多情感深沉,含蓄隽永,充满哲学意味。《望月怀远》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两句名言在后世广为传颂。这首诗也折射出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持续不断的文化繁荣。 总之,张九龄的经历与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唐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望月怀远》和《感遇十二首》两首诗歌,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命体验,更在情感和哲理层面传递着深入人心的意义,成为中华文化的永恒之美。


诗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