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鸡鸣”一词源自于汉代,是一种楚歌。据《乐府广题》记载,汉代有“鸡鸣卫士”,主要负责宫外的警戒和防卫工作。当时,宫中和台上都不得养鸡。每天在昼漏尽、夜漏起的时间点,由中黄门持五夜,分别传递给不同的卫士,称为“五更”。而未明三刻,也就是清晨时分鸡啼的时间点,卫士们会起床唱歌,这首歌就被称为“鸡鸣歌”。
据《汉书》记载,高祖刘邦围攻项羽时,夜里四周传来了楚歌的声音。应劭解释道,这些楚歌其实就是“鸡鸣歌”。
可以说,“鸡鸣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歌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战争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及警戒和防卫工作的紧张氛围。
诗文: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