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译文及注释:
东方的天空已经开始亮起来,星星点点的光芒闪耀着。在汝南,清晨的鸡儿已经登上了高高的坛子,开始啼鸣。曲子演奏完毕,时间已经到了严格的规定,漏尽了。月亮已经落下,天空中只剩下稀疏的星星,表示天已经亮了。千门万户都在传递着鱼钥,宫殿里和城墙上都有乌鹊在飞翔。
注释:
东方:指东方的天空。
欲明:即将明亮。
烂烂:形容星光璀璨。
汝南: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汝南县。
晨鸡:清晨时鸡鸣。
登坛:指鸡登上高处,比喻声音高亢。
唤:叫醒。
曲终:曲子演奏结束。
漏尽:指时间已到。
严具陈:指严肃地奏陈。
月没:月亮落下。
星稀:星星稀疏。
千门万户:形容城市繁华。
递鱼钥:传递鱼钥,比喻官员更替。
宫中:指皇宫内部。
城上:指城墙上。
飞乌鹊:乌鸦飞翔,比喻时光流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鸡鸣”一词源自于汉代,是一种楚歌。据《乐府广题》记载,汉代有“鸡鸣卫士”,主要负责宫外的警戒和防卫工作。当时,宫中和台上都不得养鸡。每天在昼漏尽、夜漏起的时间点,由中黄门持五夜,分别传递给不同的卫士,称为“五更”。而未明三刻,也就是清晨时分鸡啼的时间点,卫士们会起床唱歌,这首歌就被称为“鸡鸣歌”。
据《汉书》记载,高祖刘邦围攻项羽时,夜里四周传来了楚歌的声音。应劭解释道,这些楚歌其实就是“鸡鸣歌”。
可以说,“鸡鸣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歌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战争时期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及警戒和防卫工作的紧张氛围。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东方渐渐亮了,天已快明,
As the east gradually brightens, the sky is almost bright.
这时夜空中还有星星闪耀,
At this time, there are still stars shining in the night sky,
汝南的晨鸡已经开始啼叫了。
and the morning cocks in Runan have begun to crow.
一曲终了后,夜尽天亮,
After the end of the music, the night fades and the day breaks,
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
the facilities for martial law have been arranged.
月亮隐没,星星稀落,天大明了。
The moon disappears, the stars are sparse, and the sky becomes brighter.
耳畔传来用钥匙开宫门的声音,
The sound of opening the palace gate with a key comes to the ears,
其声音之大就像千家万户都在开门。
and its volume is as if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are opening their doors.
这时宫中城墙之上有乌鹊翩翩飞来。
At this time, magpies flutter over the walls of the palace.
注释:
汝南:一个古代地名,指今天河南省南阳市汝南县。
戒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而实施的军事管制措施。
乌鹊:古代传说中的好祥鸟,善于辨别好坏,预示着吉祥如意的事情即将发生。
译文及注释详情»
佚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