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薤露》是乐府《相和歌·相和曲》中的一首歌曲,与《蒿里》一起用于表达古人出丧的悼念之情。传说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创作了这两首歌以表达哀悼之情。歌名中的“薤露”意为人的生命短暂如薤上的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很容易消散干掉。
曹操在写作时运用了这个古调,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文学风格。乐府本身就具有记录史实、抒发情感等特点,因此适合用来写时事,而且《薤露》本身也是一首表达哀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歌曲。曹操用此歌表达了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的悲悼之情。这种借古谈今的写作手法可以称之为“借古乐府写时事”,是曹操所开创的。
诗文: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