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病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揭露人们对梅花的摧残,表达了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作者客观地介绍了产梅之地,并用“固也”回应了有些人对梅花美丑的评价。接下来,他详细分析了病梅产生的原因,指出文人画士们对梅花的不当评价和对梅花商业化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对梅花的摧残,最终造成了梅花的病态。这里,作者借用“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话语,表达出对于文化思想束缚和人才压制的不满。
在第二段中,作者表现出了行动的果断与决心,他购买了三百盆梅花,并立下誓言:“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表明他对于病梅情况的认真态度和伟大决心。同时,他甘愿承受诟厉,辟病梅之馆,表示他愿意付出努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治疗病梅,挽救梅花的生命。
在第三段中,作者通过褒贬相间的语言,对于改革政治和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了强烈的呼吁。他说:“谁不爱惜这等孤芳自赏,而狎玩于闺阁之末哉!?”表明他对于任何文化、思想以及个人的自由都持支持态度。通过“病梅之义”与“饮露之志”,他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梅花一样,挺拔坚强,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和行动方式。
总体而言,《病梅》通篇叙述了梅花的历程和龚自珍的自由意志。文章结构严谨,文字简洁精练,表达实际而有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文化思想束缚和人才压制的批判,让我们从龚自珍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开拓自由、追求自我的清朝文人,其思想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诗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