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文及注释:
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产梅花。有人说:“梅花弯曲才美,笔直就没有姿态;倾斜才美,正直就没有景致;稀疏才美,密集就没有风姿。”确实如此。这些文人画家心知肚明,不能明令天下人按照规定来修剪梅花,也不能让天下人为了赚钱而削直、修密、锄正,以致梅花生病。梅花的弯曲、稀疏、曲线,也不是那些只会赚钱的人能用他们的智力来做到的。有些文人画家因为孤僻,把病梅卖给别人,削直、修密、锄正,夭掉嫩枝,以求高价,结果江浙的梅花都生病了。文人画家的罪孽到了这种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花,都生病了,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哭了三天,然后发誓要治愈它们:放任它们,顺其自然,毁掉盆子,全部埋在地下,解开绑带;以五年为期,一定要让它们全部恢复健康。我本不是文人画家,甘受责难,开了一个病梅之馆来存放它们。
唉!我怎么能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更多的空闲土地,来治愈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耗尽我生命的光阴来治愈梅花呢?
注释:
江宁之龙蟠:指江宁(今南京)地区的梅花品种,以其枝干盘曲如龙蟠而得名。
苏州之邓尉:指苏州地区的梅花品种,以邓尉为名,可能是指唐代诗人邓拾遗。
杭州之西溪:指杭州地区的梅花品种,以西溪为名,可能是指西溪梅园。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句话是说梅花的美在于曲折、欹斜、疏朗,而不在于笔直、正直、密集。
斫直、删密、锄正、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指一些人为了赚钱,会对梅花进行过度修剪和处理,导致梅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指文人画士因为喜欢梅花而养梅,但有时会因为个人喜好而过度修剪和处理梅花。
解其棕缚:指解开梅花的根部绑扎。
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作者决心用五年时间来治愈这些病梅,使它们重新长成健康的梅花。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作者开设了一个专门存放病梅的地方,以便治疗它们。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指作者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治疗这些病梅。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病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揭露人们对梅花的摧残,表达了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作者客观地介绍了产梅之地,并用“固也”回应了有些人对梅花美丑的评价。接下来,他详细分析了病梅产生的原因,指出文人画士们对梅花的不当评价和对梅花商业化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对梅花的摧残,最终造成了梅花的病态。这里,作者借用“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话语,表达出对于文化思想束缚和人才压制的不满。
在第二段中,作者表现出了行动的果断与决心,他购买了三百盆梅花,并立下誓言:“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这表明他对于病梅情况的认真态度和伟大决心。同时,他甘愿承受诟厉,辟病梅之馆,表示他愿意付出努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治疗病梅,挽救梅花的生命。
在第三段中,作者通过褒贬相间的语言,对于改革政治和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了强烈的呼吁。他说:“谁不爱惜这等孤芳自赏,而狎玩于闺阁之末哉!?”表明他对于任何文化、思想以及个人的自由都持支持态度。通过“病梅之义”与“饮露之志”,他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梅花一样,挺拔坚强,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和行动方式。
总体而言,《病梅》通篇叙述了梅花的历程和龚自珍的自由意志。文章结构严谨,文字简洁精练,表达实际而有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文化思想束缚和人才压制的批判,让我们从龚自珍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开拓自由、追求自我的清朝文人,其思想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赏析详情»
写作背景:
龚自珍是清朝末年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改革者。他生于杭州,随父母多次迁居至北京等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和奴役人民,实行了严厉的文化控制和镇压知识分子的政策。其中,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才的法定文体,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之一,大兴文字狱更是残酷镇压知识分子的手段,使得人才遭受了严重的压抑和摧残。
龚自珍的代表作品《浪淘沙·北戴河赋》中,他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表达了他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而这篇文章正是写于1839年的鸦片战争前夕,正处在清朝政治变革的时期。
通过龚自珍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期人才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他们不仅要应对科举考试的选拔,还要面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和镇压。龚自珍通过写作来揭示这种情况,并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主张,为当时的政治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之,龚自珍的作品成为了反映那个时代文学特点、社会背景、人民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写作背景详情»
赏析四:
龚自珍的《浣溪沙·病梅香》是一篇充满深意的小品文。文中,作者借助病梅的形象,以托物言志的方法隐含地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思想束缚的不满和对个性自由和人才挖掘的渴望。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梅的病态和病因,暗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压制和精神束缚。而后一部分则通过治疗病梅的经过和方法,隐晦地表达了作者改革政治、治疗病态社会的决心和愿望。
这篇文章的结构也非常巧妙。前一部分揭示了问题所在,后一部分则提出了解决方法。而在整篇文章中,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方法,以梅喻人、以物喻政,将病态的社会和被摧残禁锢的人材比作病梅,将封建统治集团的顽固派和专制主义者比作文人画士。
总之,龚自珍的《浣溪沙·病梅香》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结构,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和个性自由的渴望,是一篇充满思想性和文学价值的佳作。
赏析四详情»
赏析二:
语言和意识形态色彩,但总体来说,龚自珍的散文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也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及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龚自珍在其短暂而艰辛的一生中,始终抱有着改变社会、振兴国家的梦想。他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主张科学知识的普及、新式教育的推广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与环境限制,他很难得到任何实际行动的支持。即便是如此,他仍然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文学才华来传播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他的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诗歌作品。龚自珍的诗歌风格多样,语言精炼、韵律流畅。他的诗歌内容多以抒情、歌咏祖国为主,但其中也透露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例如《己亥杂诗》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表现了他对沦陷与屈辱的愤怒;而《九月十三日风雨大作》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灾难所带来的人民疾苦的感伤。
除了诗歌外,龚自珍的散文作品也同样有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散文运动中的开路先锋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批判现实、呼吁改革为主要特点,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例如《病梅馆记》通过对庸医、庸官的揭露,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现代医学观念;《临江仙·滕王阁序》则以讲述历史、介绍地理、艺术欣赏等多方面内容为主,展现了其博学多才的一面。
总的来说,龚自珍作为一位具有创新思想的文学家和爱国者,其诗歌和散文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他对社会现实的这种批判性关注和追求进步的精神,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赏析二详情»
赏析三:
广泛,又暗示了文章的论点它是适用于全社会的。接着,作者分析了梅花病变的根源,并归纳出了其病变的实质是由于环境恶劣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这种对梅花病因的深入探讨,使得文章具备了比较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在第二段中,龚自珍谈到了自己对疫病梅花的治疗方法和决心。他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积极地寻找治疗的办法,坚定地相信梅花还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三段是龚自珍述说自己辟馆疗梅的艰辛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遭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和放弃的意思,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着自己的治疗方法。这种对于工作和事业的忠诚和执着,使得龚自珍的个性和精神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总体来看,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梅喻人,抒发了作者对于封建统治腐朽黑暗的不满和对于个性解放和社会变革的追求。同时,它也是一篇情感充沛、意境优美、文笔流畅的小品文。它在历史上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绝世佳作”。
赏析三详情»
译文及注释:
人,也不精于园艺,但我深信梅的美妙是源于它自然的姿态和表现出来的生命力,而非被人为地扭曲和强加上去的。所以,我要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些梅树重新培育成健康自然的样子。
注释:
1. 龙蟠里:位于今南京市江宁区境内,是明代花鸟画家唐寅的故居。
2. 邓尉山:位于今苏州市吴中区,是明代文学家邓广汉的故居。
3. 西溪: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和文化胜地。
4. 梅: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花卉之一,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即在冬季中独自挺立的花卉佳品,具有坚贞不屈,淡泊名利的意义。
5. 枝干倾斜:指梅花树枝向一侧倾斜的姿态。
6. 枝叶稀疏:指梅花树枝上的叶子较少,形成空旷的感觉。
7. 忙于赚钱的人:指那些只注重商业利益,忽视梅树自然生长状态的人。
8. 棕绳:用于捆扎植物,以支撑其生长。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文言现象:
夙有古人,英明神武,卓尔不群,今有新民,非贪利则蠢,唯有智与力,曾可成巨擘。然则古人之智,乃指其智慧;今人之智,则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此二者之义异乎又异,实为古今之差异所在。
此外,在这篇文章中还使用了许多词类的活用方式。其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以强调动作中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必复之全之”等;而名词作状语则强化了主语的状态或属性,如“心知其意”;名词作动词则表示某种行为或操作,如“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等;形容词作动词则直接表示某种状态或性质的存在,如“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形容词作名词则表示某种品质或属性,如“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总之,龚自珍在此篇文章中多次巧妙运用了各种词汇的活用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表现力。
文言现象详情»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