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译文及注释:
绝域从军计惘然:离开故土,随军出征,心中感到迷茫无助。
东南幽恨满词笺:在东南地区,怀着深深的爱恨情感,写满了诗文。
一箫一剑平生意:一支箫,一把剑,是我一生的志向。
负尽狂名十五年:十五年来,我一直承受着名声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
注释:
绝域:边远荒凉之地。
从军:参军入伍。
计惘然:心中迷茫,不知所措。
东南:指南方。
幽恨:深深的怨恨。
满词笺:满纸笺,指写满了诗词。
一箫一剑:指琴箫和剑,代表文学和武功。
平生意:一生志向。
负尽:承担了全部。
狂名:狂放不羁的名声。
十五年:指十五年的时间。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道光三年六月,龚自珍刊定了《无著词》(初名《红禅词》)、《怀人馆词》、《影事词》、《小奢摩词》四种,共计103首。这些词作是他十数年心血的结晶,然而当他捧读这些珍贵的作品时,却不禁感慨万千。或许是岁月流转、或许是人生阅历的增长,龚自珍此时对于自己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正是因为这些感悟和思考,他创作了这篇充满了心灵寄托的《因有此作》。
《因有此作》记录了龚自珍面对自己的创作所产生的一系列感慨。通过自我反省,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创作的种种不足之处,并且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他真正意识到了词作是需要有文化内涵,需要有思想深度,更需要有真挚情感的体现。同时,在这篇文章中,龚自珍也表达了对于词作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
《因有此作》不仅仅是龚自珍对于自己创作的思考和体悟,更是表达了他对于词作创作的理解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整个清代文坛中,关于词作创作的重要思想文献之一。读者通过对《因有此作》的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龚自珍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精神,从而更好地欣赏、理解和解读他的词作。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是一篇文学鉴赏,主要探讨龚自珍在诗词中所运用的“箫心”、“剑态”这两个意象,展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
文章从“绝域从军”开始,探讨了龚自珍对西北边疆局势的关注和对经世雄心的追求。然而现实并非如意,龚自珍深刻地意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幽恨满词笺”的命运难以逃避,思考着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他不断地展现出自己雄才大略的姿态,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但是都无法逃脱暗流涌动的时代背景。
然而,龚自珍对于忠于国家民族的信仰却从未松懈。“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这句诗语传达出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他所写的“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深刻地揭示出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热爱,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最后,文章将焦点转向“箫心”和“剑态”,探讨龚自珍在不同场合下所运用的这两个意象。箫心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态则指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两个意象时常对举出现,是龚自珍诗词中的常用表达方式。而《秋心三首》中的“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与此诗首二句意同,充分展现了龚自珍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总之,龚自珍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对音乐表现形式的巧妙运用。
鉴赏详情»
注释:
龚自珍所写的《己亥杂诗》中,有一首名为《浪淘沙·北戴河》的诗,其中有如下几句:“绝域苍茫然,汉水阴山下。 」这里的「绝域」是指隔绝的地域,言其远,通常指我国边疆。整句表达了北方战乱频繁、边疆地区荒芜贫困的局面。而「惘然」一词则意味着失意的样子,这里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令人感到沮丧和失落。此处反映了龚自珍作为一位志存高远的才子,对抗外侵的渴望和无奈。另外,「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在诗中象征着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痛苦和危机。最后,“词笺”指写诗词的纸,也可作“诗词”看。而“笺”则是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一种供文人墨客书写的文房四宝之一。整个注释揭示了这首诗的意境和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龚自珍的创作。
注释详情»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