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文可以看出,您作为长者,非常关心和思念您的父亲,这点让我感到十分感动。)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作者对世俗的看法和对刘一丈的倾诉。作者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名利之事的看法,并揭露了族人家中的不幸遭遇。“书中雅言,何足为奇!惟足以见身外名利之事,而叙及物情所忌,殆不可言。男儿当立志于道,不计名利;女子当托体于闺门,不问衣食。夫人之过,以波澜未惊为美;妇女之贤,以勤俭为传。人生在世,当愉悦有益之事,而忧戚不逢之事,尽弃之心。”“雅言”,指高尚的言论。“男儿当立志于道,不计名利”等话,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心的务实。他以此谴责那些为名利所迷惑、丧失理智的人。同时,在揭露说客、权奸等现象时,作者又表现出自己爱国、仗义的一面。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则是文章的结尾,表示了作者对刘一丈的亲切感情和慎重的态度。“敢不垂问家庭之兴谢,恐是不孝;又不告去路之遥远,以容怀疑。盖长者异年,时有趋会,人心渐疏,故愿清谈日久,便为厚交。”作者在这里表示,由于长者和晚辈的身份差异,可能存在一些沟通上的困难,但他希望能够通过日常的闲聊、互动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作者也对刘一丈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表示了关切。
总的来说,《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体现传统美德、表达思想感情的优秀散文。作者在文中既表达了自己高尚的价值观,又关心族人的安危,展现出克制、理智的个性和爱国、仗义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人格魅力。
诗文: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