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能想到她就是那个可疑之人,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必须全方位、全面考虑,不能只重视一面,也不能因为过度防备一面而忽略其他可能的风险和变化。同时,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超出人类智力所能掌控的因素,比如天意、随机事件等,对于历史的走向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注释:
1.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指以国家利益为重,进行国家大事规划的人。
2. 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表示对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变化加强警惕,同时也要重视平常易忽略的事情。
3. 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即认为有许多事情不可掌控,必须顺应天命。
4. 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改革措施,削弱诸侯的力量。
5. 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表示当时的思想认为,只要通过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就能够保证长治久安,但实际上历史的发展是不受人类意识掌控的。
6. 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指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自己的亲戚进行分封,建立了一批与中央政府并行的诸侯国。
7. 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表示虽然刘邦期望通过家族和亲情联盟来维护国家稳定,但实际上还是遭到了一些其他力量的挑战。
8. 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表示历史上的人们对于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借鉴非常重要,以避免重蹈覆辙。
9.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表示唐朝期间,唐太宗曾听信谣言,怀疑有人在阴谋谋害皇族后裔中穿插着“武”字的人,因此下令加强打压,却最终没有阻止武则天成为唯一的女皇帝。
10. 武则天:唐朝时期,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后来成为了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诗文: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