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评析

评析
欧阳修的这篇评析主要是对一篇史论进行分析和评论,文章论述的主题是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作者通过评价五代后唐庄宗的历史案例,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论断。文章表达了对庄宗成功和失败时期的不同看法,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源所在。作品的语言雄健有力,情感表达鲜明,篇幅虽然短小,但深刻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首先,欧阳修从庄宗的历史背景入手,指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他认为,庄宗先盛后衰,先成后败,正是由于其沉迷于奢侈享乐,宠信伶人,不问国事,致使四方藩镇趁机谋取私利,延续各地动乱和杀戮。这种情况说明了执政者的行为和决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欧阳修的分析非常具体,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其次,欧阳修通过对庄宗历史案例的说明,阐述了一些具体的论断,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论断言简意赅,表达深刻,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也是欧阳修文笔精湛之处。 最后,欧阳修在文章中的写法值得称赞。他采用了“欲抑而先扬”的手法,在极力称赞庄宗成功时期的同时,通过对与衰败时期进行深刻反思和冷静评估,让读者看到了庄宗历史成败之间的奥秘。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而且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总之,欧阳修的这篇评析从历史事实入手,具体分析了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他的论述深刻精辟,表达清晰明了,展示了出色的文笔和思考能力,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诗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