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谏猎的赏析

赏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汉武帝在迷信、奢靡、贪恋女色和沉湎于游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昏庸。文章的题目“谏猎”正是源自于《史记》和《汉书》中的一句话,准确地传达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首先介绍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之处,但随后陈述了他在某些方面的缺点。尤其是在神仙迷信、奢侈浪费、沉湎于风流与游猎等方面,他并不亚于昏君,这一点在历史上也得到广泛的认知。而司马相如作为当时的官员,曾有过与武帝一起行猎长杨宫的经历,亲身目睹了武帝对于猎物的狂热和亲自搏杀野兽的勇猛,深感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相如决定撰写《谏猎书》,向汉武帝发出劝谏之声,希望他能够改变这种盲目狂热的行为。文章中的劝谏之词,虽然委婉易懂,却又直指武帝的弱点,可以说是谏诤有力。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还提到,由于司马相如巧妙地将劝谏和奉承结合起来,使得武帝看了之后,也给予了“善”的评价。 整篇文章虽然非常简短,但却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的主旨和观点。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从中抽象出了一些普遍的道理和价值观念。这样的思想和文化内核,在今天依然具有了深远的影响。


诗文: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