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这篇短文主要阐述了为政的核心理念——“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即把温和与果断这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融合起来,使宽容和猛烈相互补充,实现最理想的治理效果。作者通过对子产、大叔、孔子等人物的评价和对话,深刻地展示了这种治理方式的优点和必要性,并将其视为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善于用比喻和具体事例帮助读者理解文中表达的深刻道理。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在历史短文中增添了一些文学色彩。总之,本文清晰地指出为政应该采用“宽猛相济”的治理方式,强调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它,不仅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理解,也有助于今天的治理实践。
诗文: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