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郑子产生病,对子大叔说:“我死后,你必须治理国家。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以宽容治理民众,其次是强硬。火烈的性格,民众敬畏它,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灾。水柔弱,民众亲近它,所以很多人死于水灾,所以宽容很难实现。”数月后,郑子产去世了。
子大叔治理国家,不忍心采取强硬措施,宽容治理。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他们在萑苻之泽抓人。子大叔后悔了,说:“我早该听从郑子产的话,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他组织军队攻打萑苻之盗,全部杀死,盗贼数量减少了。
孔子说:“好啊!如果治理宽容,民众会变得懒惰;懒惰会导致纠纷,需要强硬措施来解决。强硬措施会导致民众残忍,需要宽容来缓解。宽容和强硬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和谐的治理。”《诗经》中说:“民众劳累,只有小康;治理中国,才能安抚四方。”这是宽容的表现。“不要跟随邪恶,要警惕无良之徒;阻止强盗暴行,不畏惧明君。”这是强硬的表现。“柔软能够远近结交,以稳定我的王国。”这是和谐的表现。又说:“不争不斗,不刚不柔,治理国家得当,百姓才会安居乐业。”这是和谐的极致表现。”
当郑子产去世时,孔子听到消息,流下了眼泪,说:“这是古代留下的爱。”
注释:
注释:
1. 郑子产:郑国的一位贵族。
2. 子大叔:郑子产的弟弟,后来继承了郑国的政权。
3. 德者:指有德行的人。
4. 猛:指严厉、强硬。
5. 火烈:指严厉的刑罚。
6. 水懦弱:指宽容的刑罚。
7. 萑苻之泽:郑国的一个地方。
8. 仲尼:指孔子。
9. 小康: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10. 四方:指整个国家。
11. 诡随:指邪恶的人。
12. 遏:阻止。
13. 柔远能迩:指宽容的政策可以远远地影响到国家的各个角落。
14. 百禄是遒:指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各种福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15. 遗爱:指孔子对郑子产的哀思和怀念。
诗文: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