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左丘明所传的《春秋左传》中记载了楚共王对知罃的逼问以及知罃巧妙回答的情形。在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罃的忠君爱国精神和对楚不卑不亢的态度,让楚共王非常钦佩。
面对楚共王的逼问,知罃的回答不仅是巧妙,而且非常到位。他的应对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作为晋国使臣的职责感和担当,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主人的忠诚和尽责。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非常难能可贵,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楚共王在知罃的回答中看到了晋国的英明,因此他倍感压力,认为“晋未可与争”。这反映出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晋国的强大地位,同时也表明了楚共王对知罃应对之妙的欣赏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爱国、尽职尽责的晋国使臣知罃,也展现了晋国强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底蕴。同时,楚共王的态度和欣赏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这种精神的尊重和认可。
诗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