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中的一封信,是孔融在担任少府期间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是汉末名士,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然而,当时孙策平定江东之后,对当地名士深为忌恨,孝章也因此外出避祸。孔融与孝章交好,且知道他处境危急,于是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求援。曹操接信后,即征孝章为都尉,但征命未至,孝章已经惨遭孙权迫害。
在文字层面上,这封信以辞意恳切、诚挚感人为其特点。文章叙述了孝章所处的艰难处境,并引用历史上重用贤才的故事,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要来打动对方。作者依据历史事件,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和人物之间相互映衬和感染力量。当我们阅读这篇文章时,不难发现作者的情感投入和诚挚之意,这样的写作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容易被打动与感染。
此外,这封信也反映了孔融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首先,他善于发掘人才,并会毫不犹豫地为有才华的人提供帮助。其次,他能够清醒地看到并分析一位优秀人才面临的困境。最后,他勇于行动,通过撰写这封信向曹操求援,展现了他的果断和坚定。
总之,这篇文章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文本,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既有对友情的讴歌和对人才的珍视,又有对困境的揭示和对苦难的呼吁。它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
诗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