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桂枝香·吹箫人去》词牌是中秋节的代表作之一,南宋时期的刘辰翁以婉约的笔调,将自己对团圆的渴望和思念写成了这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三秋之半,因此又称“中秋节”。而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因此也被称为“秋节”、“八月节”。在这个节日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祈求团圆的信仰和活动,因此人们也将这个节日称为“团圆节”。
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正是把中秋节这一团圆佳节的主题贯穿始终。在上片中,词人通过描绘月色的变化和月亮的皎洁,展示出中秋之夜的美妙之处。整个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令读者陶醉其中。而在下片中,词人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离散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他将自己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悲伤转化为对全人类生死离别的感慨,从而使词作具有普遍性的感染力。
总之,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将月圆人离的忧伤与国破家亡的惨痛相结合,表达了人间悲欢离合和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这种抒情和感伤,让人更加理解和珍视身边的亲人,也让人对过去的温馨时光怀念不已。
诗文: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