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吹箫人去》拼音译文赏析

  • guì
    zhī
    xiāng
    ·
    chuī
    xiāo
    rén
  • [
    sòng
    ]
    liú
    chén
    wēng
  • chuī
    xiāo
    rén
    dàn
    guì
    yǐng
    pái
    huái
    huāng
    beī
    chéng
    lòu
    dōng
    wàng
    biān
    piǎo
    miǎo
    hán
    guāng
    zhù
    nián
    bàn
    héng
    jiāng
    mèng
    weī
    qiáng
    cān
    chà
    céng
    máng
    máng
    jiǎo
    dòng
    huí
    zhōu
    jìn
    xìng
    weì
    jīng
    ōu
  • qíng
    zhī
    dào
    míng
    nián
    chù
    màn
    dài
    huáng
    lóu
    chén
    qián
    èr
    shí
    qiáo
    yǒu
    shū
    fǒu
    èr
    sān
    zhě
    jīn
    kàn
    shǐ
    使
    jūn
    jiǎo
    jīn
    dōng
    rén
    jiān
    yǎng
    beī
    huān
    xiàn
    tuán
    yuán

原文: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相关标签:写人

译文及注释
吹箫的人已经离去。但是桂树的影子还在徘徊,荒凉的酒杯承载着露水。向东望去,鞭芙的身影缥缈不定,寒光如注。去年的夜半,我曾做了一个横渡江面的梦,倚着摇摆不定的船桅,曾经写下过参差不齐的诗句。茫茫江水在涌动,回程时我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没有惊扰到飞鸟和水鸟。我不知道,明年的今天我会在哪里。我漫不经心地等待着客人到来,黄楼前的尘埃已经飘散。二十四桥上,是否还有杜甫的身影?现在的人们只会说些二三个字,看看那些有文化的人,他们走在东路上。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团圆的时刻总是让人感到温馨。
注释:
吹箫人去:吹箫的人已经离开了。

桂影徘徊:桂树的影子在飘荡。

荒杯承露:空杯子里承载着露水。

东望鞭芙缥缈:向东望去,远处的鞭芙山若隐若现。

寒光如注:寒冷的光芒照射着。

去年夜半横江梦:去年夜里做了横渡江河的梦。

倚危樯:靠在摇摆不定的船桅上。

参差曾赋:曾经写下过参差不齐的诗句。

茫茫角动:茫茫大海上角鲸在游动。

回舟尽兴:回到船上,尽情地享受。

未惊鸥鹭:没有惊动飞鸟。

情知道、明年何处:不知道明年会在哪里。

漫待客黄楼:漫不经心地等待客人到黄楼来。

尘波前度:尘土飞扬的车马经过前方。

二十四桥:指苏州的二十四桥,是苏州的著名景点。

颇有杜书记否:是否有杜甫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诗篇。

二三字者今如此:现在的人们只会写一两个字的诗句。

看使君、角巾东路:看看那些有才华的人,他们走在东路上。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人生中有悲欢离合,无法预料。

团圆如故:重逢时感觉就像从前一样。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桂枝香·吹箫人去》词牌是中秋节的代表作之一,南宋时期的刘辰翁以婉约的笔调,将自己对团圆的渴望和思念写成了这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三秋之半,因此又称“中秋节”。而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因此也被称为“秋节”、“八月节”。在这个节日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祈求团圆的信仰和活动,因此人们也将这个节日称为“团圆节”。 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正是把中秋节这一团圆佳节的主题贯穿始终。在上片中,词人通过描绘月色的变化和月亮的皎洁,展示出中秋之夜的美妙之处。整个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令读者陶醉其中。而在下片中,词人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离散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他将自己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悲伤转化为对全人类生死离别的感慨,从而使词作具有普遍性的感染力。 总之,刘辰翁的《桂枝香·吹箫人去》将月圆人离的忧伤与国破家亡的惨痛相结合,表达了人间悲欢离合和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这种抒情和感伤,让人更加理解和珍视身边的亲人,也让人对过去的温馨时光怀念不已。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刘辰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在他的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具有浓郁的豪放风格,这种风格深受苏东坡和辛弃疾的影响。他的词既能发扬苏辛词派的特点,又能进行创新,在熔合苏辛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使词风不流于轻浮,而具有浑然天成的气韵。他的词对元明词派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62年(景定三年),刘辰翁登进士第。然而,由于与当时的权臣不合,他选择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出任濂溪书院的山长。这个时候,刘辰翁正在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词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身为文学家的同时,他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他积极参与治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刘辰翁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力,不仅是当时南宋文坛的佼佼者,也为后来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树立了榜样。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 【补充汉字译文】 吹箫:古代一种风琴,这里指演奏吹箫的人 桂花:一种芳香植物 走了:离开了 影子:这里指桂花树的倒影 徘徊:来回摇晃 【注释】 桂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芳华天女”,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而吹箫的人则代表了过去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不散,似乎在告诉我们,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存。 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 【补充汉字译文】 收成:农作物的收获 年岁:年份 承接:接续 甘露:古代称天降的甘甜水滴,这里比喻善良的人 缥缈:模糊不清的样子 荷花池:种植荷花的水池 注入:灌注 寒光:冰冷的光芒 【注释】 这一段描述了收成不好的年份里,甘露的善意似乎比往常更加重要。同时,向东望去的荷花池仿佛被寒光笼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冬天。这里通过荷花池和寒光的形象来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凸显出时间的无情。 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谁知道明年在哪里? 【补充汉字译文】 梦见:做梦看到 横在:横卧在 江上:江边 桅杆:船上支撑帆的柱子 长短不齐:指作品水平不一 诗赋:指诗歌和散文 茫茫:雾蒙蒙的样子 搅动:摇晃、颠簸 尽兴返回:玩尽了,回来了 鸥鹭:水鸟 【注释】 这一段描述了作者在半夜里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他看到自己横卧在江边,依靠着高大的桅杆,写下了一些长短不一的诗赋。这些诗赋被茫茫雾气所包围,摇晃不定,但又没有惊动周围的鸥鹭。这里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不可捉摸。 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 【补充汉字译文】 等待:期望 黄鹤楼:古代名胜之一,位于长江南岸 漂泊:流浪 前半生:指年轻时期 二十四桥:古代建筑物之一,位于扬州市境内 杜书记: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刺史:古代官员的称号 东路:东方的地方 布衣:古代平民的服饰 【注释】 这一段描述了作者等待在黄鹤楼上的情景,同时也回忆起自己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的经历。他看到二十四桥,想起了杜甫的名句,同时也看到了身处异乡的布衣和担任刺史的官员。这里通过描写建筑物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思考。 团圆跟原来一样。 【补充汉字译文】 团圆:家人再次团聚 原来:以前、从前 【注释】 这句话是对前面所描述内容的总结。虽然时间已经改变了很多事情,但团圆的感觉却依旧如故。这里也借用了“团圆”这个词来表达人们对于亲情和家庭的向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辰翁简介: 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其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共一百卷,已佚。他的诗歌大多抒发爱国情怀,被誉为“宋代爱国诗人”,《宋史·艺文志》有关他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