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是对永州的自然美景以及人们勤劳智慧的赞美和歌颂。在宋代,各地都盛行筑坝拦水,以利用腾涌之水为动力进行种植农作物。而永州则因其水利资源的丰富而出现了独特的筒车车水灌田方式,使得稻田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灌溉。这种具有永州特色的灌溉方式,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也引起了诗人的深刻印象,从而有了此诗的创作。
诗人在描绘永州筒车车水的过程中,着重表现了其独特的奇观、功力和收获的喜悦。这一场面堪称壮观,场上水幕翻滚,车下水轮飞转,装水竹筒在高速旋转中牢牢地扣住竹编叶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此外,在诗中可见诗人对于永州水资源的赞赏与称赞,即使与江浙一带的脚踏水车相比,仍然显得十分突出。
因此,此诗不仅仅是对永州自然美景以及独特的灌溉方式的描绘和赞美,更是对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赞扬和褒奖。使得这一地方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传承,其美好价值观也随着文化的传播而广为流传。
诗文: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
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
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余波及井臼,春玉饮酡乳。
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
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