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岳王墓的鉴赏

鉴赏
《吊岳王墓》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作者可以说是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描绘了岳飞墓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悲痛。通过大树失去了树枝,摇曳着向南方,反映出对岳飞英勇牺牲的不舍和遗憾。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接下去的“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这里诗人情感深沉,用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岳飞英烈壮烈牺牲的哀思之情。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揭示了南宋政治的前途,以及一些投降者与抗敌的对比。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这一联强调了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则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中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过提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和“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诗人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声音,对当时的时局表示不满,对历史中的英雄进行缅怀和赞赏。 总之,《吊岳王墓》深情地悼念了岳飞这位英雄,歌颂了他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奉献,表达了作者对于沉重历史负载的思考和怀念之情。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可多得的经典篇章。


诗文: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