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狸渡道中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范成大、绍兴二十四年、徽州司户参军、清明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事迹被历代人们称之为“范文正公”。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时,范成大担任徽州司户参军,当时正值清明节,他赴任的途中经过山路,沿途所见所闻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范成大写下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句诗意蕴含非常丰富,从字面上看,范成大描述的是自己在登高远望时,眼前景象的变化:首先眼前是水穷,再往前行就无法前进,这时他坐下来观察四周。等到云彩渐起,自己便可以立足云端,看尽天下美景。然而这句诗的深层含义却更加深刻。范成大在这句诗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境界的理解:在人生之旅中,时常会遇到阻碍、瓶颈,此时不妨停下来,发现身边的美好,细品生活的乐趣,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行到水穷处”的一种境界;只有注重发现身边的美好,才能在前进中得到欣赏,享受到人生的真谛。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通过独特的透视手法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城南端景象。范成大创作这幅诗句,很可能就是对这幅画作的一种启迪和感悟。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旅途中,经历的阻碍不仅是必然的,更是值得我们去细心品味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用心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领略路途的风景,在这样的人生境界下,才能真正走得更远、更高,做一个心灵宁静、豁达开朗的人。


诗文: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