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现象:
自古以来,词语的用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词类活用的现象。比如说,“言”原本是一个名词,但现在可以用来表示动词,即说话或传达信息的意思。又比如,“义”原本是一个名词,但现在也可以用来表示动词,“坚持道义”的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机变”是一个动词,但它也可以被用作名词,表示巧妙的方法或策略。而“绝”原本是一个形容词,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用来表示动词,即杀光或杀尽的含义。
另外,“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但也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众多的人群。在文言中,“寇”本意为侵略者,但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入侵。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形容词被用作动词,比如“满”,表示充满。一些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比如“守圉”,表示守卫城墙的方法。
除了词类活用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比如“古义”中的“金”,在古代指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而在今日常常表示“金银”之意。同样,“地方”在古代指土地方圆,而在现代则表示领土或土壤。
还有一些词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比如说,“焉”可以和“作为”合用,表达疑问语气。而“为”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制造”或“当作”。
总之,语言是一种活的、变化的东西,词语的使用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不同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
诗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xiàn)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duǎnhè)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duǎnhè)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