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公输》一文通过讲述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墨子为实现“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以及他针对公输盘及其主子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实现和平。
在这篇文章中,墨子对战争的性质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清楚地指出楚攻宋之不义,为了制止战争的发生,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并以实际行动去打击敌人。正因为他站在正义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其主子楚王进行了斗争,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尽管当时楚大宋小,楚强宋弱,楚攻宋之心蓄谋已久,但墨子终于成功制止了这场战争。这既与墨子的机智善辩有关,又与他针对敌人的要害展开攻势密切相关。
首先,墨子从道义上击败了敌人。他一开始就向公输盘表明自己是为了制止北方侮臣的不义行为而来,引出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的回答。但他又指出,兴师动众攻打宋国并杀害更多的人,才是更大的不义之举。这样一来,墨子在道义上就占据了上风。
其次,墨子深入分析了楚王的心理,抓住了楚攻宋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楚王发动战争有两个原因:一是想扩大国土,二是想提升自己的威望和地位。于是,墨子通过言辞和行动同时给楚王制造压力,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和虚荣会导致战争的发生,进而考虑到和平的价值。这种针对敌人要害的攻势,最终使得墨子成功说服楚王停止了战争。
总之,《公输》一文体现了墨子一直以来的“非攻”思想,强调了道义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展现了墨子勇于实践、不畏强权的精神。这篇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战争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以及如何在道义和实力之间取得平衡。同时,墨子针对敌人要害展开攻势的策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诗文: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xiàn)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duǎnhè)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duǎnhè)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