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圉论楚宝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王孙圉到晋国求婚,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敲响玉磬,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还在。”赵简子问:“那它是宝物吗?价值多少?”王孙圉说:“它并不是宝物。楚国所珍视的是观射父,他能够写出训辞,处理与诸侯的事务,使得诸侯无法利用寡君。还有左史倚相,能够讲述历史,叙述百物,每天向寡君献上好的和坏的事情,使寡君不会忘记先王的业绩。他们还能够向神灵上下奏说,顺从神灵的意愿,使得神灵不会对楚国产生怨恨和痛苦。还有薮曰云,连徒洲,生长着金、木、竹、箭等物,还有龟、珠、角、齿、皮、革、羽、毛,这些都是备赋的物品,以防备不测之事。还有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如果诸侯喜欢这些物品,而被引导着训辞,有备无患,又得到神灵的相助,那么寡君就可以免于受到诸侯的惩罚,国民也会得到保障。这些才是楚国的宝物。至于白珩,只是先王的玩物,怎么能算得上宝物呢?”“我听说国家的宝物只有六种:圣人能够掌控百物,辅佐国家,这是宝物;玉可以遮荫嘉谷,使其免受水旱之灾,这是宝物;龟可以宣布是非,这是宝物;珠可以避免火灾,这是宝物;金可以抵御战乱,这是宝物;山林薮泽可以备财用,这也是宝物。至于华美的装饰,虽然楚国是蛮夷,但并不能算得上宝物。”
注释:
注释:

王孙圉: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曾任楚国相。

定公:楚国君主,春秋时期的楚国君主。

赵简子:春秋时期赵国的大夫。

鸣玉:赵国的一种礼器,形状像鸟,用来传递信息或询问。

楚之白珩:楚国的一种玉器,形状像珠子,有白色和黑色两种。

观射父:楚国的一位名臣,能言善辩,曾为楚国出使各国。

左史:楚国的一种官职,负责记录历史和编纂典籍。

薮曰云:楚国的一片葦草丛,生长着金、木、竹、箭等物,是楚国的重要资源之一。

连徒洲:楚国的一片沼泽地,生长着龟、珠、角、齿、皮、革、羽、毛等物,也是楚国的重要资源之一。

共币帛:指楚国向其他国家进贡的礼品,主要是丝绸和布匹。

宾享:指向其他国家的君主或大臣赠送礼品,以示友好。

六而已:指王孙圉认为楚国的宝物只有六种。

庇荫嘉谷:指保护农田,使其不受水旱之灾。

宪臧否:指审查官员的品行和政绩,以确定是否适合担任职务。

御火灾:指防止火灾发生或扩散。

御兵乱:指防止战争或暴乱发生。

哗嚣之美:指华丽的外表或声音,但没有实际的用途或价值。

蛮夷:指文化程度低下的民族。




诗文: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相关标签:哲理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