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饴甥对秦伯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十月,晋国的饴甥会见了秦伯,在王城盟誓。秦伯问:“晋国是否和睦?”饴甥回答:“不和睦。小人耻失去自己的君主,悼念亲人的死亡,不惜征缮以建立城墙。他们说:‘必须报仇,宁愿与戎狄为伍。’君子爱护自己的君主,但也知道他的罪过,不惜征缮等待秦国的命令。他们说:‘必须报答恩德,即使死也不会后悔。’这就是不和睦的原因。”秦伯问:“晋国的人怎么看待他们的君主?”饴甥回答:“小人感到悲痛,认为他们的君主无法幸免;君子则宽恕,相信他们的君主最终会回归。小人说:‘我要伤害秦国,秦国怎么会回归君主呢?’君子说:‘我知道我的罪过,秦国一定会回归君主。如果我投降,秦国会感激我的恩德;如果我叛变,秦国会惧怕我的刑罚。这是一次考验,秦国可以成为霸主。如果我们接受他们,但不确定他们的地位,那么我们会因为恩德而招致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做。’”秦伯说:“这正是我的想法。”于是,他改变了对晋侯的态度,送了七头牛作为礼物。
注释:
十月:农历十月,即公历十一月。

晋阴:晋国的一个地方,现在属于陕西省。

饴甥:晋国的一位贵族,名叫饴,是秦伯的外甥。

会秦伯:与秦伯会面。

盟于王城:在王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进行盟誓。

小人:指不忠诚、不道德的人。

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指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君主,但是还是会为他悲痛哀思。

征缮:指征召士兵和动员民众。

立圉:指修建城墙和加强防御。

必报仇,宁事戎狄:指宁愿与外族作战,也要为自己的国家报仇。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有责任心的人。

爱其君而知其罪:指虽然爱戴自己的君主,但是也知道他的错误和罪过。

待秦命:指等待秦国的命令和决定。

必报德,有死无二:指一定要报答别人的恩德,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戚:指悲伤、难过。

不免:指无法逃脱、无法幸免。

恕:指宽容、原谅。

必归:指一定会回到自己的国家。

我毒秦,秦岂归君?:指自己曾经对秦国做出过伤害,秦国怎么可能回到自己的统治下?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指对犯罪的人进行惩罚,但是也要给予机会悔过和改正。

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指用德治国比用刑治国更加有效。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指对于那些服从惩罚的人,他们会感激和怀念自己的国家;而对于那些不服从惩罚的人,他们会害怕和畏惧自己的国家。

一役:指一次战争。

霸:指成为强大的国家,控制其他国家。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指对于那些不服从惩罚的人,可以收容他们,但是不要给予过多的权力和地位。

以德为怨:指用德治国,但是却被别人误解和怨恨。

是吾心也:指这正是自己所想的。

改馆晋侯:指秦伯为晋国的贵族提供住处。

馈七牢:指为晋国的贵族提供七种不同的食物。




诗文: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