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谏追楚师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楚武王侵袭随国,派遣薳章前去求和,军队驻扎在瑕城等待。随国派遣少师董成前来会见楚武王。

斗伯比向楚王说:“我在汉东无法实现我的志向,但我有一计策。我会调集我的三支军队,穿上甲胄,以武力威慑他们。他们会害怕并且会与我合谋,这样就很难被分化了。在汉东,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攻打随国,他们必然会放弃小国而离开,这对楚国有利。我请求少师带领一支弱小的军队去攻打随国。”

熊率且比说:“季梁还在,这有什么用?”斗伯比说:“他是我们的后备计划。少师可以得到随国的君主。”

楚王毁掉了军队,接纳了少师的建议。少师回去请求追击楚国的军队。随国的侯爵同意了。

季梁制止他们说:“天命已经授予了楚国。楚国的弱点,是他们在引诱我们。君主为什么这么急着攻打他们呢?我听说小国也可以抵抗大国,小道可以战胜大淫。所谓的道,就是忠于民众并且信仰神灵。如果君主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那就是忠诚的;如果祝史说出了真话,那就是信仰的。现在民众饥饿而君主却满足自己的欲望,祝史也在说谎,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可行。”楚王说:“我准备了丰富的祭品,为什么不可信呢?”季梁回答说:“民众是神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关心民众,然后才向神灵祭祀。所以,祭品是为了告诉神灵‘我们的力量普遍存在’,告诉他们我们的畜牧业繁荣,告诉他们我们没有疾病,告诉他们我们的食物充足。祭品是为了告诉神灵我们的生活和谐,没有谗言和恶意。因此,我们要关注三时(春、夏、秋),遵守五教(仁、义、礼、智、信),亲近九族(父母、兄弟、妻子、子女、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同学),以达到祭祀的目的。只有这样,民众才会和谐,神灵才会降福,所以才会有所成就。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鬼神却没有主人。即使君主很富有,也不会有什么福气。君主应该修政治,亲近兄弟之国,这样才能避免灾难。”

随国的侯爵害怕了,开始修政治,楚国也不敢进攻。
注释:
楚武王侵随:楚国的武王侵略了随国。
薳章:随国的一位使者。
军于瑕以待之:在瑕地设立军队等待楚军的到来。
随人使少师董成:随国派遣少师董成前往楚国。
斗伯比:随国的一位将领。
汉东之国:指楚国东部的地区。
随为大:随国在楚国东部的地位较高。
张吾三军:指调动随国的三支军队。
被吾甲兵:指装备上甲胄。
协以谋我:指与随国合谋对抗楚国。
难间也:指难以挑拨离间。
离:指随国与楚国的关系疏远。
少师侈:指少师董成的傲慢。
羸师:指轻装的军队。
熊率且比:随国的一位将领。
季梁:随国的一位大臣。
天方授楚:指天命赋予楚国。
羸:指楚国的虚弱。
小之能敌大也:指小国也能与大国抗衡。
小道大淫:指小国的策略可以战胜大国的骄纵。
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指忠于人民,信仰神灵。
祝史:指祭祀仪式中的祝官和史官。
矫举以祭:指虚伪的祭祀仪式。
牲牷肥腯:指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和器皿。
粢盛丰备:指祭祀时所用的粮食和器皿。
博硕肥腯:指牲畜的肥大。
不疾瘯蠡:指粮食的丰收。
咸有:指充足。
嘉栗旨酒:指美味的果品和酒。
馨香:指祭祀时的香气。
无谗慝也:指没有恶意和诽谤。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季节。
五教: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教育。
九族:指亲戚和家族。
禋祀:指祭祀仪式。
姑:表示姑且、暂且。
修政:指改善政治。
亲兄弟之国:指与随国的关系亲密的国家。
庶免于难:指为了避免灾难。




诗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