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谏追楚师》拼音译文赏析

  • liáng
    jiàn
    zhuī
    chǔ
    shī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chǔ
    wáng
    qīn
    suí
    shǐ
    使
    zhāng
    qiú
    chéng
    yān
    jūn
    xiá
    dài
    zhī
    suí
    rén
    shǐ
    使
    shào
    shī
    dǒng
    chéng
  • dǒu
    yán
    chǔ
    yuē
    zhì
    hàn
    dōng
    shǐ
    使
    rán
    zhāng
    sān
    jūn
    ér
    beì
    jiǎ
    bīng
    lín
    zhī
    ér
    xié
    móu
    nán
    jiān
    hàn
    dōng
    zhī
    guó
    suí
    weí
    suí
    zhāng
    xiǎo
    guó
    xiǎo
    guó
    chǔ
    zhī
    shào
    shī
    chǐ
    qǐng
    leí
    shī
    zhāng
    zhī
    xióng
    shuài
    qiě
    yuē
    :
    liáng
    zài
    dǒu
    yuē
    :
    weí
    hòu
    shào
    shī
    jūn
  • wáng
    huǐ
    jūn
    ér
    shào
    shī
    shào
    shī
    guī
    qǐng
    zhuī
    chǔ
    shī
    suí
    hóu
    jiāng
    zhī
  • liáng
    zhǐ
    zhī
    yuē
    tiān
    fāng
    shòu
    chǔ
    chǔ
    zhī
    leí
    yòu
    jūn
    yān
    chén
    wén
    xiǎo
    zhī
    néng
    xiǎo
    dào
    yín
    suǒ
    weì
    dào
    zhōng
    mín
    ér
    xìn
    shén
    shàng
    mín
    zhōng
    zhù
    shǐ
    zhèng
    xìn
    jīn
    mín
    neǐ
    ér
    jūn
    chěng
    zhù
    shǐ
    jiǎo
    chén
    zhī
    gōng
    yuē
    shēng
    feí
    shèng
    fēng
    beì
    xìn
    duì
    yuē
    mín
    shén
    zhī
    zhǔ
    shì
    shèng
    wáng
    xiān
    chéng
    mín
    ér
    hòu
    zhì
    shén
    fèng
    shēng
    gào
    yuē
    shuò
    feí
    weì
    mín
    zhī
    weì
    chù
    zhī
    shuò
    fán
    weì
    weì
    beì
    xián
    yǒu
    fèng
    shèng
    gào
    yuē
    jié
    fēng
    shèng
    weì
    sān
    shí
    hài
    ér
    mín
    nián
    fēng
    fèng
    jiǔ
    gào
    yuē
    jiā
    zhǐ
    jiǔ
    weì
    shàng
    xià
    jiē
    yǒu
    jiā
    ér
    weí
    xīn
    suǒ
    weì
    xīn
    xiāng
    chán
    sān
    shí
    xiū
    jiào
    qīn
    jiǔ
    zhì
    shì
    mín
    ér
    shén
    jiàng
    zhī
    dòng
    yǒu
    chéng
    jīn
    mín
    yǒu
    xīn
    ér
    guǐ
    shén
    zhǔ
    jūn
    suī
    fēng
    zhī
    yǒu
    jūn
    xiū
    zhèng
    ér
    qīn
    xiōng
    zhī
    guó
    shù
    miǎn
    nán
  • suí
    hóu
    ér
    xiū
    zhèng
    chǔ
    gǎn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译文及注释
楚武王侵袭随国,派遣薳章前去求和,军队驻扎在瑕城等待。随国派遣少师董成前来会见楚武王。

斗伯比向楚王说:“我在汉东无法实现我的志向,但我有一计策。我会调集我的三支军队,穿上甲胄,以武力威慑他们。他们会害怕并且会与我合谋,这样就很难被分化了。在汉东,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攻打随国,他们必然会放弃小国而离开,这对楚国有利。我请求少师带领一支弱小的军队去攻打随国。”

熊率且比说:“季梁还在,这有什么用?”斗伯比说:“他是我们的后备计划。少师可以得到随国的君主。”

楚王毁掉了军队,接纳了少师的建议。少师回去请求追击楚国的军队。随国的侯爵同意了。

季梁制止他们说:“天命已经授予了楚国。楚国的弱点,是他们在引诱我们。君主为什么这么急着攻打他们呢?我听说小国也可以抵抗大国,小道可以战胜大淫。所谓的道,就是忠于民众并且信仰神灵。如果君主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那就是忠诚的;如果祝史说出了真话,那就是信仰的。现在民众饥饿而君主却满足自己的欲望,祝史也在说谎,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可行。”楚王说:“我准备了丰富的祭品,为什么不可信呢?”季梁回答说:“民众是神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关心民众,然后才向神灵祭祀。所以,祭品是为了告诉神灵‘我们的力量普遍存在’,告诉他们我们的畜牧业繁荣,告诉他们我们没有疾病,告诉他们我们的食物充足。祭品是为了告诉神灵我们的生活和谐,没有谗言和恶意。因此,我们要关注三时(春、夏、秋),遵守五教(仁、义、礼、智、信),亲近九族(父母、兄弟、妻子、子女、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同学),以达到祭祀的目的。只有这样,民众才会和谐,神灵才会降福,所以才会有所成就。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鬼神却没有主人。即使君主很富有,也不会有什么福气。君主应该修政治,亲近兄弟之国,这样才能避免灾难。”

随国的侯爵害怕了,开始修政治,楚国也不敢进攻。
注释:
楚武王侵随:楚国的武王侵略了随国。
薳章:随国的一位使者。
军于瑕以待之:在瑕地设立军队等待楚军的到来。
随人使少师董成:随国派遣少师董成前往楚国。
斗伯比:随国的一位将领。
汉东之国:指楚国东部的地区。
随为大:随国在楚国东部的地位较高。
张吾三军:指调动随国的三支军队。
被吾甲兵:指装备上甲胄。
协以谋我:指与随国合谋对抗楚国。
难间也:指难以挑拨离间。
离:指随国与楚国的关系疏远。
少师侈:指少师董成的傲慢。
羸师:指轻装的军队。
熊率且比:随国的一位将领。
季梁:随国的一位大臣。
天方授楚:指天命赋予楚国。
羸:指楚国的虚弱。
小之能敌大也:指小国也能与大国抗衡。
小道大淫:指小国的策略可以战胜大国的骄纵。
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指忠于人民,信仰神灵。
祝史:指祭祀仪式中的祝官和史官。
矫举以祭:指虚伪的祭祀仪式。
牲牷肥腯:指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和器皿。
粢盛丰备:指祭祀时所用的粮食和器皿。
博硕肥腯:指牲畜的肥大。
不疾瘯蠡:指粮食的丰收。
咸有:指充足。
嘉栗旨酒:指美味的果品和酒。
馨香:指祭祀时的香气。
无谗慝也:指没有恶意和诽谤。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季节。
五教: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教育。
九族:指亲戚和家族。
禋祀:指祭祀仪式。
姑:表示姑且、暂且。
修政:指改善政治。
亲兄弟之国:指与随国的关系亲密的国家。
庶免于难:指为了避免灾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解析
本文是由春秋时代的左丘明所撰写的,主要回答了在当时关于民和神的关系的问题。文章的观点是,民是主体,神是附属,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这种观点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进步主张。 季梁是本文的主角,他始终信神并提,但他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季梁强调了君主应该首先关注民众的需要,并且称之为“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种观点非常重要,因为他把君主的职责从单纯地祭祀神祇上转变为更广泛的民生福祉,他认为君主应该将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这种视角让季梁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此外,本文还提到文章的理论有助于“随侯惧而修政”,这是因为随侯是当时的知名官员,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拥有很高的影响力。他的修政可以理解为改良治理方法,而本文提出的观点能够启示君主如何更好地修政。因此,这篇文章对于春秋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理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解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军队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 【注释】楚武王:楚国的君主;随国: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薳章:随国的重臣,负责随国的外交事务;议和:通过谈判协商达成和平协议。 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 【注释】汉水:指长江的支流汉江;斗伯比、少师:随国的重臣,参与随楚两国的谈判;威胁邻国:通过武力或者威慑手段来迫使邻国迁就自己的利益;离间:通过一些手段来瓦解敌对国家之间的联盟关系;骄傲:指某一方在谈判中表现出傲慢态度,不肯屈服;窝囊:指柔弱、容易被欺凌的样子。 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哩,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接待少师。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骗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实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抗拒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 【注释】熊率且比:随国的一位重臣;季梁:随国的一位重臣,精通道家思想;骗上当:指故意欺骗对方;小国、大国: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以诸侯国为主体的封建制度,因此存在着大小之分;得道:指符合天理、人情、自然规律等的正义之道;淫暴:指政治上的残暴和荒淫无度;祝官史官:古代官员中专门负责管理祭祀、茅坑等事项的官员;黍稷: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之一,一般用于祭祀。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解决您的问题,有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译文及注释详情»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