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译文及注释:
吴王夫差告诸大夫说:“我有大志于齐国,我将许越国成为我国的附庸,而不会有任何担忧。如果越国改变了态度,我又有什么要求呢?如果他们不改变,反而反叛,我就会振兴军队。”申胥劝谏说:“不能答应。因为越国既不真心喜欢吴国,也不害怕我们的军队强大。大夫种勇而善谋,将会把吴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以达到他的目的。他们知道君王好胜,所以委婉地说服他,让他沉迷于享乐,以自我伤害。如果我们的军队变得迟钝无力,人民离散,日渐憔悴,那么我们才能安然接受失败。越王善信以爱民,四方归附他,年谷时熟,日长炎炎,直到我们无法再战。我们就像被蛇咬伤的人,无法摆脱危险。”吴王说:“大夫为什么这么看重越国?越国能成为大国吗?如果没有越国,我怎么能在春秋时期照亮我的军队士气呢?”于是他同意了成为越国的附庸。在盟约时,越王又派人说:“盟约有什么用?之前的盟约还没有得到履行,我们的信誉已经建立了。盟约没有用吗?君王放弃了甲兵的威力,却重视鬼神,这是自轻自贱。”吴王同意了,但是没有达成盟约。
注释:
吴王夫差:吴国的国王,名叫夫差。
孤:指吴王夫差自己。
齐:指齐国,与吴国相邻。
许越成:同意让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属国。
拂吾虑:违背我的意愿。
越既改,吾又何求:如果越国改变了态度,那么吴国也就没有什么要求了。
反行:指越国反悔,不再成为吴国的附属国。
振旅:整顿军队,准备战争。
申胥:吴国的大臣,反对让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属国。
夫:表示转折,相当于“但是”。
实忠心好吴:指越国并不真心喜欢吴国。
慑畏:害怕。
种勇:吴国的将领,勇敢而且善于谋划。
玩吴国于股掌之上:指越国想要掌控吴国。
逸王:指越国的国王,名叫勾践。
婉约其辞:指勾践说话时措辞委婉,不直接拒绝吴国的要求。
淫乐于诸夏之国:指勾践想要在其他国家享受奢侈的生活。
以自伤也:指勾践的行为会伤害到越国自己。
钝弊:指吴国的军队已经变得迟钝而且疲惫不堪。
民人离落:指吴国的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
憔悴:形容人疲惫不堪的样子。
烬:指灰烬,表示吴国已经被消灭。
越王:指越国的国王,名叫勾践。
好信以爱民:指勾践善于信守承诺,关心百姓。
四方归之:指其他国家都愿意归附于越国。
年谷时熟,日长炎炎:指越国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比喻越国的实力强大,难以被征服。
奚隆于越:指申胥为什么要支持越国。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指越国是否有能力成为大国。
春秋:指《春秋》这本历史书,吴国想要在这本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将盟:指两国进行盟约。
稽郢:越国的使者。
口血未乾:指前一次的盟约还没有完全履行。
结信:建立信任。
荒成不盟:指吴国没有履行盟约,违背了诚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解析:
这篇文章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申胥和文种,并以他们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之间的关系为例,阐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虚心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是关系国家兴亡成败的大事。
首先,作者提到了文种与申胥的分析不谋而合,并说明他们都对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可以看出这两位人物具有深厚的政治素养。接着,作者引用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的故事来说明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吴王夫差因为没有用申胥的建议而亡国,而越王勾践则因为听取了文种的建议而成功灭吴称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虚心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特别是那些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犯错而导致国家兴亡成败的结果。
总之,这篇文章凸显了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道理: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是一个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解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吴国国王夫差告诉大臣们:“我仍然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所以同意越国的求和,你们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悔改,我就没有要求了。如果他们不悔改,我回来后就会派军队讨伐他们。”申胥则劝说说:“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臣文种有勇有谋,将把我们吴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喜欢逞威斗胜,因此使用温顺的言辞来迎合国王您的心意,让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进而自我伤害。这将使我们的军队疲惫不堪,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日益困难,最终他们将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相比之下,越王信用良好,重视民众的福祉,使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如果我们在还有能力打败他们时放过他们,等到他们强大了再对抗将会更加困难。”吴王说:“大夫,你为什么要扬扬越国的威风?越国真的能成为重大隐患吗?如果没有越国,我要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呢?”因此,他同意了越国的求和。但在要进行盟约时,越王又派遣诸稽郢来说:“你们认为做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这就足以证明我们的信用。但是,如果您认为盟誓没用,吴国家的军队凭借权势便能够控制我们,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译文及注释详情»
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