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我思念古人,他们是伊、郑两国的侨民。当时我担任礼仪官,但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我的教导。我曾游历于各地的学校,听到众口纷纭的议论。有人建议我毁掉这些学校,我却说:“何必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来让它们更好。我不会多说废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会去做好的事情,避免做不好的事情;对于好与坏,我会在这里看清楚。就像河水无法阻挡一样,言语也无法消除。如果下面的人聋了,上面的人也会倒塌。”最终,我没有毁掉学校,而郑国因为我的理念而变得更加有序。
在周朝的兴盛时期,我曾经向老人们请教,但当我年纪渐长时,却被人诬陷监禁。我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都是值得人们观察的。
我是子产,我执政的方式是以礼治国。虽然我的理念没有被完全接受,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只能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我的理念。如果我能成为天下君主,我会让我的理念传遍天下,让人们互相交流,让我的影响力无限扩大。如果没有臣子,四海就无法治理。谁能继承我的理念呢?我思念古人!
注释:
伊郑之侨:指子产所在的郑国。
以礼相国:指子产曾任郑国相国,以礼治国。
人未安其教:指子产的教化还未得到全民的认同和接受。
游于乡之校:指子产巡视乡校,了解民情。
众口嚣嚣:指人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子产:指子产本人。
毁乡校则止:指有人建议毁掉乡校以平息民愤。
何患焉:指没有必要担心。
可以成美:指可以通过改进乡校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维善维否:指善恶是非。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指像水流一样,言论也是无法阻挡的。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指下面的人说话不被上面的人听到,国家就会崩溃。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指在周朝兴盛时期,老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指在周朝衰落时期,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会被监视和谴责。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是值得借鉴的。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指子产的治国方式。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指子产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指如果能够坚持这种治国理念,可以成为天下君主的良师益友。
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指交流畅通,影响广泛。
於虖:表示感叹。
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指如果没有忠诚的臣子,国家就会失去统治力。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指谁能够继承子产的治国理念?作者表示思考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诗文: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