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颂》拼音译文赏析

  • chǎn
    huǐ
    xiāng
    jiào
    sòng
  • [
    táng
    ]
    hán
  • rén
    zhèng
    zhī
    qiáo
    xiāng
    guó
    rén
    weì
    ān
    jiào
    yóu
    xiāng
    zhī
    jiào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huò
    weì
    chǎn
    huǐ
    xiāng
    jiào
    zhǐ
    yuē
    huàn
    yān
    chéng
    meǐ
    duō
    yán
    zhì
    shàn
    xíng
    shàn
    weí
    shàn
    weí
    fǒu
    shì
    chuān
    fáng
    yán
    xià
    sài
    shàng
    lóng
    bāng
    qīng
    xiāng
    jiào
    huǐ
    ér
    zhèng
    guó
  • zài
    zhōu
    zhī
    xìng
    yǎng
    lǎo
    yán
    shuaī
    bàng
    zhě
    shǐ
    使
    jiān
    chéng
    bài
    zhī
    zhāo
    zaī
    guān
  • weí
    shì
    chǎn
    zhí
    zhèng
    zhī
    shì
    weí
    huà
    zhǐ
    guó
    chéng
    shuài
    dào
    xiāng
    tiān
    xià
    jūn
    jiāo
    chàng
    páng
    shī
    yín
    hǎi
    suǒ
    yǒu
    jūn
    chén
    shuí
    zhī
    rén

原文: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译文及注释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我思念古人,他们是伊、郑两国的侨民。当时我担任礼仪官,但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我的教导。我曾游历于各地的学校,听到众口纷纭的议论。有人建议我毁掉这些学校,我却说:“何必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来让它们更好。我不会多说废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会去做好的事情,避免做不好的事情;对于好与坏,我会在这里看清楚。就像河水无法阻挡一样,言语也无法消除。如果下面的人聋了,上面的人也会倒塌。”最终,我没有毁掉学校,而郑国因为我的理念而变得更加有序。

在周朝的兴盛时期,我曾经向老人们请教,但当我年纪渐长时,却被人诬陷监禁。我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都是值得人们观察的。

我是子产,我执政的方式是以礼治国。虽然我的理念没有被完全接受,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我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只能在一个国家里实现我的理念。如果我能成为天下君主,我会让我的理念传遍天下,让人们互相交流,让我的影响力无限扩大。如果没有臣子,四海就无法治理。谁能继承我的理念呢?我思念古人!
注释:
伊郑之侨:指子产所在的郑国。

以礼相国:指子产曾任郑国相国,以礼治国。

人未安其教:指子产的教化还未得到全民的认同和接受。

游于乡之校:指子产巡视乡校,了解民情。

众口嚣嚣:指人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子产:指子产本人。

毁乡校则止:指有人建议毁掉乡校以平息民愤。

何患焉:指没有必要担心。

可以成美:指可以通过改进乡校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维善维否:指善恶是非。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指像水流一样,言论也是无法阻挡的。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指下面的人说话不被上面的人听到,国家就会崩溃。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指在周朝兴盛时期,老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指在周朝衰落时期,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会被监视和谴责。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是值得借鉴的。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指子产的治国方式。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指子产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指如果能够坚持这种治国理念,可以成为天下君主的良师益友。

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指交流畅通,影响广泛。

於虖:表示感叹。

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指如果没有忠诚的臣子,国家就会失去统治力。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指谁能够继承子产的治国理念?作者表示思考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的鉴赏与分析。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将孔子时代的子产和周朝的周厉王监察官员之间的故事进行了比较,并通过阐述子产的处事态度和孔子对此的评价,强调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和崇高道德的标准。 在春秋时期的郑国,乡校是用来讨论执政和政策的公共场所。而当时的郑国执政者子产,通过大胆的改革,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攻击。这就有人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坚决反对。他指出人们在乡校中,可以就政策的得失进行讨论和互相启迪,以此对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民主、开放和尊重他人意见的精神,符合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 孔子对子产的这种处事态度表示赞赏,认为子产是具有仁的品质。这也表明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的概念是相当包容和综合的。韩愈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子产的敬重以及对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揭示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以及崇高的道德标准。 总之,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是一篇非常富有启示性的文章,通过对子产处事态度和孔子对此的评价,突出了儒家思想中追求道德和治理的重要性。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鉴赏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颂赞的方式赞美春秋时代的贤臣子产。该文的形式虽然符合颂赞的体式,但作者韩愈更加注重表达其思想与价值观。其中,文章所赞美的子产,是古代中国有名的贤臣之一。他身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能够维持郑国的中等强国地位并具有莫大的功勋。他的政治观念也非常先进,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不毁乡校”的故事。这一故事充分说明了其具有初步民主观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愈在文章中对子产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他认为子产是所未曾有的大贤之士,是岳飞、文天祥之类的伟人。子产所持有的政治行为及其内在的品德,都是应该被尊崇和明示的。而对于“不毁乡校”一事,韩愈更是将其视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初步民主观念的经典范例。他认为,子产坚决反对取缔乡校并坚持自己的观点,是一种表现出忠诚与善良的行为。 总体来说,韩愈这篇赏析的重点在于强调子产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对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政治准则及道德规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韩愈也通过对子产的赞扬,向人们传达了他自己对于忠诚、善良等价值观的理解与表达。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汉字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释】 乡校:指乡间教育机构,类似于现代的乡村小学。 堵塞言路:指阻止言论自由,限制人民的意见和表达。 主上蒙蔽:指君主被蒙蔽、误导,导致国家政治错误。 治理一个郑国:指子产能够成功治理一个国家,并非单指郑国。 政通景明:指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 思慕:怀念、钦佩。 贤臣:指有才干、有德行的官员。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简介
唐朝 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