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州学记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皇帝二十三年,颁布诏令,要求州县设立学校。但是当时的守令,有聪明有愚昧。有些人勤勉努力,只顺从德行;有些人则是借助官位,只是凑文书。有些人连数个城市都巡视过,却不会背诵弦乐之声。唱歌不和谐,教导的尼姑也不遵从。

三十二年,范阳祖君无泽被任命为袁州知州。他一到任,就选拔了一些学生,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他非常担心人才流失,儒学变得疏远,不能满足皇帝的意愿。通判颍川陈君侁听到这个情况后,决定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发现原来的夫子庙太小了,无法改建,于是在东边新建了一座学宫。这个地方土地干燥而坚硬,阳光充足,适合孔子的学生学习。殿堂和门庑都用黝黑的垩和红漆装饰,非常漂亮。学生们有宿舍,厨房也有规定。所有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大家一起动手制作。工匠们非常熟练,官员们也非常勤奋,日夜努力,一年后学宫建成了。

有一天,舍菜的时候,盱江李觏对大家说:“我们可以从四代的学术中看到,经书已经足够了。秦朝曾经攻打山西的六个国家,想要成为万世帝王,但是刘邦一声令下,关门不守,武将们勇敢地投降,不敢反抗,因为他们只关心利益,而不关心道义。孝武皇帝和世祖都非常注重学术。尽管当时社会风气很浮躁,但是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灵、献两位皇帝的时代。那些说出危言的人,即使被斩首也不后悔;那些有功勋的人,听到命令就放下武器。各个群雄相互观望,不敢离开自己的位置,这就是教育和道德的力量。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圣明的皇帝,袁州得到了一位贤明的知州,我们应该按照古人的脚步,从学校开始,让天下变得更加治安。我们应该教导礼仪和音乐,陶冶人民的心灵。如果有不幸发生,我们应该以大节的精神为臣子死忠,为子孝顺。这样人们就有了依靠,也有了法律。这就是睢朝家教学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玩弄笔墨,那么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人会受到羞辱,国家也会受到忧虑。”

这一年是和甲午年,夏天的某个月的甲子日记。
注释:
1. 制诏州县立学:皇帝下诏命令州县设立学校。
2. 有哲有愚:指当时的守令官员有聪明和愚笨之分。
3. 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些官员为了顺应皇帝的意愿,不惜花费心力和精力。
4. 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借用官职和文书。
5. 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指学校里的学生们没有好好学习,唱歌也不和谐,教导他们的尼姑也无法管束。
6.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皇帝非常担心人才流失,但是学校里的教育却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7. 通判:当时的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副县长。
8. 侁:音shen,指陈君侁的名字。
9. 相旧夫子庙:指陈君侁和范阳祖君的老师的庙宇。
10. 狭隘不足改为:庙宇的规模太小,无法改建成学校。
11. 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指当地的土地干燥,地势高耸,人才辈出。
12. 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学校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古代的规制和法度。
13. 生师有舍,庖廪有次:学校里有专门的住宿和饮食设施。
14. 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各种器具都备齐了,大家一起动手制作。
15.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工匠们技艺高超,官员们勤奋努力,一年后学校建成了。
16. 四代之学:指古代的四个朝代,夏、商、周、秦。
17. 山西鏖六国:指秦国灭六国的历史事件。
18. 一呼,而关门不守:指秦始皇一声令下,六国的城门就开了。
19. 孝武、世祖:指南北朝时期的两位皇帝,孝武帝和世祖武则天。
20.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指那些敢于说出真话的人,即使被斩首也不后悔。
21. 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指那些有功勋的将领,听到命令就放下武器。
22. 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指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制衡,持续了几十年。
23. 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指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国为家尽忠尽孝。
24. 睢朝家教学之意:指睢阳朝家的教育理念,即注重德育和人文素养。
25. 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指只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学习文化知识,没有真正的追求和理想。
26. 和甲午:指公元1180年。




诗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