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776年-826年)是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也是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弟弟。他于元和二年(807年)参加进士考试,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位。 贞元末年(805年),白行简成为进士。随后,他与兄长白居易在江州相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随之入朝,并先后出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务。 白行简文笔清新优美,著有文集10卷,其文辞简约,风格与兄长白居易相似。他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曾经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并由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其他著作包括《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以及名篇《滤水罗赋》。 白行简于826年逝世,享年50岁。 7篇古诗
班彪,字叔皮,出生于官宦世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自幼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一同游学不辍,才名渐显。西汉末年,为避战乱,班彪依附于隗嚣,并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用《王命论》感化之,但结果未能如愿。后来,班彪移居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为大将军窦融从事,劝说窦融支持光武帝。 东汉初年,班彪举荐茂才,任徐县令,但因病而免去了官职。在免职后,班彪专注于史学著述,写成了《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班彪的《后传》影响了他的儿子班固修成《汉书》,班固在修史工作中多次引用班彪的史料和观点。班彪的女儿班昭等人也修史补充班固所未及完成的内容。 虽然班彪的生卒年份不详,但他是我国历史学界的重要人物,其贡献为我们了解汉代及后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篇古诗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官吏、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出生于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除担任兰台令史外,他还曾被迁为郎官,典校秘书。 班固潜心苦学二十余年,写成了《汉书》,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在当时备受重视。他还曾被迁为玄武司马,并且撰写了《白虎通德论》一书。 班固还曾征讨匈奴,作为中护军带领部队出征,但却遭遇了失败,并且因此被牵连入狱,最终在狱中去世。班固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赋颇有名气,其中《两都赋》更是被誉为班固的代表作之一。 班固的出生年份是公元32年,逝世于公元92年,享年61岁。 7篇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