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鉴赏:
庾信的《赠周弘正》是一首极具感情力量的诗歌作品,其中透露出庾信对周弘正友情的深厚和自身困境中的孤独无助之感。
诗开头的“南望通津堆,北望白云峰。迢迢万里路,游子何由从。”,表达了庾信无助的心情。他所处的处境远离故乡,独自面对漫长的旅途和未知的命运,相当孤独无助。“秋来南向飞,不见客心鸿。”这一句则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心情愈发沉重。
同时,庾信还赞美了周弘正,称呼他为“翰林”,既是因为周弘正曾经是朝廷高官,也可以看作是对于他智慧的赞赏。在送别的时候,庾信也向周弘正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困顿处境的无奈和孤独。
整首诗的笔墨淋漓,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诗人通过描写自身与南飞的雁之间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情感。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庾信高超的诗歌技巧,也表达了他深刻的思考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也成为了传世佳作,反映了梁朝末年那个动荡时期士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庾信与周弘正是梁朝时期的两位名臣,江陵城失陷后,许多江南的名士都被俘送往长安。其中包括了王褒、王克、沈炯等人。第二年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被遣归。然而,对于王褒、庾信等人却始终没有消息。
那时候,周弘正已经南归了,而庾信却仍旧被困在北方,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无助和孤寂的感受,一定是让他心情十分沉重。
直到560年,陈朝和周朝之间南北通好,陈朝便提出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在陆续释放了其他人后,只有王褒、庾信两人被羁留不遣。这种处境下,庾信写下了这首《赠周弘正》。
这首诗是庾信将自己的感受借由赠诗表达出来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周弘正的深厚情谊和友情。在诗中,庾信称呼周弘正“翰林”,这个称呼不仅是因为周弘正曾经是朝廷高官,还可以看作是对于他智慧的赞赏。同时,在送别的时候,庾信也向周弘正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困顿处境的无奈和孤独。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庾信和周弘正之间的友谊,也折射出了梁朝末年那个动荡时期士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庾信、身居阳关万里外、不见一人往南归、河边有鸿雁
身居阳关万里外,不见一人往南归。只见河边有鸿雁,秋天到来往南飞。
译文及注释详情»
庾信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是北周时期的人物,来自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他具有聪颖的资质,在梁朝文学全盛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后来他来到北方,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