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拼音译文赏析

  • cháng
    ān
    qiū
    wàng
  • [
    táng
    ]
  • lóu
    shuāng
    shù
    wài
    jìng
    tiān
    háo
  • nán
    shān
    qiū
    shì
    liǎng
    xiāng
    gāo

原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是对佚名《长安秋望》一诗的解析。这首诗关注的不是“望”,而是对长安秋色的赞美。首句“楼倚霜树外”,点明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视角。“楼倚”强调了诗人所立楼阁的高大威严,而“霜树”则暗示着秋季的到来。因此,这一句为全诗的基础,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后面所写的景象。 接下来的“镜天无一毫”,将目光投向了天空,形容出秋天晴空万里,纤尘不染,一片澄净。这样的秋季天色,更加凸显出秋色的高远澄洁之美,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高远澄净之感。 最后一句“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将诗人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的终南山。通过把“南山”和“秋色”进行比较,表现出南山的峻拔入云之势,那仿佛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较高低的态势。此句虽然是具象的,但也表达出了秋季景色的壮美和恢宏。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长安秋色的艺术表现,展示了诗人高远澄洁之境,以及秋季景色的壮美和恢宏,其境界和意境皆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牧、楼台、秋树、天空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牧简介
唐朝 诗人杜牧的照片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