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
昔日开玩笑说的身后事,今天都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衣服已经穿破了,看得尽了,但是还舍不得扔掉。
还想着旧时的感情,怜惜着仆人和婢女,曾经因为梦境而送出钱财。
真正明白这种悲哀的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贫穷的夫妻更是百事哀。
注释:
注释:
1. 戏言:开玩笑的话。
2. 身后事:指死后的事情。
3. 都到眼前来:指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4. 衣裳已施行:指已经穿过的衣服。
5. 针线犹存:指还留有未完成的衣物。
6. 旧情:指旧日的感情。
7. 怜婢仆:怜惜自己的仆人。
8. 因梦送钱财:指做梦时送出的钱财。
9. 此恨人人有:指这种悲伤的情感是普遍存在的。
10. 贫贱夫妻百事哀:指贫穷的夫妻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磨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元稹的《离思》主要描写了诗人妻子死后的悲痛与思念。诗中以日常琐事入手,通过描述遗物残存、妻子曾经穿过的衣服施舍出去、针线活保存等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这种消极的办法既是诗人封存回忆的方式,也同时反映了他在避免和妻子的回忆接触时的无奈和无法自拔的内心痛苦。
诗中还写到当诗人看到妻子曾经使用的婢仆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哀伤与怜惜。这种感情也加深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中还提到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则突出了诗人对其丧偶境遇的特殊感受。他在此表达了夫妻一旦永别,尤其是贫贱夫妻的离别,会带来更深层次的悲哀和痛苦。
总之,这首《离思》用简洁自然的语言,突出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失去所爱之人后的悲戚和痛楚。其温情脉脉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爱情诗中的佳作,流传至今。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公元811年或公元822年,唐代诗人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写下了三首悼亡诗。这三首诗是为了怀念他的原配妻子韦丛而创作的。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于公元802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只有20岁,而元稹则25岁。婚后,他们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但是韦丛非常贤惠,非常包容,夫妻感情十分深厚。然而在他们结婚7年后,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病逝,年仅27岁。元稹对此十分悲痛,陆续创作了多首悼亡诗,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三首《遣悲怀》。这些悼亡诗表达了元稹的爱情和悲痛之情,一直被后人传颂不衰。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
如今这已成为沉痛的回忆,时常萦绕心头。
你生前穿的衣裳,我看着要用完了,不能再舍不得穿了;
只有你用针线缝制的服装,还保存着未曾打开。
我仍然怀念过去那份深厚的感情,更加珍爱你的仆人;
曾因梦中见你,还为你送去钱财。
我知道死别是每个人都难免的恨事;
但我们这贫贱夫妻,每件事情都更加令人感到悲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稹的父亲元宽,母亲郑氏。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因此被世人并称为“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