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译文及注释: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猿猴悲愁,鱼儿跃跃,水波翻滚,这是汨罗河自古以来的景象。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水面上草莓满盘,无处可供祭奠,只听到渔父敲打船舷唱歌。
注释:
猿愁:指猴子在山林中的哀怨声。
鱼踊:指鱼在水中跃动。
水翻波:指水面波涛汹涌。
汨罗:指汨罗江,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蘋藻:指水草。
奠:指摆放。
渔父:指在江湖中捕鱼的人。
扣舷歌:指渔父在船上敲打船舷,唱歌娱乐。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韩愈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人在政治上受到了打击,心中无法平息的狂澜在诗中得到了表达。诗人运用倒装句法、双声字相间等手法,创造出突兀动荡的气势,以表现自己哀愤的心境。而后两句则引用了楚辞《渔父》的典故,将情景交融,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的神情,表达了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整首诗将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揉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展现出独特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此诗的特点在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倒装句法、双声字相间等,创造出突兀动荡的气势,突出了诗人哀愤的心境;同时也运用了典故,暗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在表现诗人的情感世界上非常成功,将激愤哀切之情和清空孤寂的意境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诗人面对政治打击的无奈和不甘,以及英魂无处凭吊之情。此诗也充分展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赏析详情»
鉴赏:
直接点名叙述自己的悲愤情绪,但通过对江景的描述,展现了对屈原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笼罩在一种神秘、迷惘的意境中,表达了韩愈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此诗反映出韩愈在官场失意后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和压抑感,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思。
在语言上,韩愈运用了倒装句法和双声韵的手法,使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感和强烈的律动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情表现力。用“猿愁鱼踊”来形容江上景象,不仅具有形象生动的效果,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一股神秘、蕴含深意的氛围。
总体而言,韩愈的《湘中》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深邃的诗篇。它不仅展现了韩愈深沉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鉴赏。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要介绍的是韩愈创作的一首词《桃花溪》,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当时,颜真卿被任命为湖州刺史,于次年到任。在张志和驾舟前往拜访颜真卿时,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的时节,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率先唱起,创作了五首词,其中就包括了《桃花溪》这首词。
初时,《桃花溪》一度散失,直到长庆三年(823),李德裕偶然发现这首词,并将其著录在了《玄真子渔歌记》文中。自此,《桃花溪》开始流传至今。
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韩愈不仅在文章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诗歌创作上也颇具天赋。他的《桃花溪》以清新明丽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桃花盛开、水流潺潺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颂和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以说,《桃花溪》这首词是韩愈文学成就中的一朵亮丽花朵,也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创造力的巨大潜力。至今,《桃花溪》仍被广泛传唱和传诵,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永不凋零的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指的是汨罗江畔景色的描绘。山猿愁啼,形容山林静谧,只有猿鸣声回荡在山间;江鱼腾踊,形容江水清澈,鱼儿在水中自在地跳跃;水波翻滚,形容江水奔腾,引人注目。
汨罗江流域历史悠久,流传着屈原的故事。江边到处都能看到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屈原逝去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然而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寻找。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舷歌是渔民在打鱼时歌唱的一种特殊歌曲,它既表达了渔民的欢愉,也抒发了对江水的热爱之情。江上渔父的歌声,让人感受到汨罗江畔那份淳朴和美好。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