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
昔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开了这里,留下了空空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荡荡。晴朗的天空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芳草茂盛。夕阳西下,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江水上的烟雾让人感到忧愁。
注释:
黄鹤: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一种鸟类。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建筑,因杜甫的《登高》诗而闻名于世。
白云:指时间的流逝。
晴川:指晴朗的江河。
汉阳树:指汉阳城内的树木。
芳草:指香气扑鼻的草地。
鹦鹉洲:位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岛,因岛上有很多鹦鹉而得名。
日暮乡关:指夕阳西下的乡村关口。
烟波江上:指江面上的雾气和波浪。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分联详析: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经典的分联诗,通过描述黄鹤楼及其历史传说,表达了诗人的乡愁情结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的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但却发现仙人已经驾着鹤不知所踪,黄鹤楼也已经成为普通江楼。这种美好憧憬和现实落差让诗人怅然若失,潜在地揭示出乡愁情结的主题。
颔联则通过描述黄鹤已经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出诗人对时间和人生的感慨。他思考人们留下了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认为只有深沉的乡恋和乡情才是不可割舍的,具有永恒的价值。
整首诗中的“黄鹤”也不仅仅是指实体的黄鹤,更是象征着一切的美好事物,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黄鹤一去不复返”的表达方式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总之,崔颢的《黄鹤楼》以其深沉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人生的无奈,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诗篇。
分联详析详情»
赏析一:
《黄鹤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代表作,被誉为“吊古怀乡之佳作”,也是历代写黄鹤楼的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描述楼、云、树、草等景物以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回想起先人已经从此处启程离开,留下了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出一种孤寂之感。接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里诗人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时光流转、人事易逝的感慨。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具体的自然景观,而“烟波江上使人愁”则暗示着诗人心中的郁闷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自然流畅,没有拗口之处。在崔颢的笔下,黄鹤楼变成了一个情感的寄托,一种回忆和向往的象征。李白曾称赞此诗为“妙绝古今”,元人辛文房更将其列为《唐诗三百首》之首,可见这首诗在历史上的地位。
崔颢的《黄鹤楼》可以说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表达出了中国古代诗人对故乡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这篇文献分析了一首名为《登黄鹤楼》的诗。诗人在作品中以黄鹤楼为主题,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历史更迭的感慨,展现了当时人们常有的气概苍莽和真挚感情。
诗歌在前四句中,通过运用一气贯通的手法,将黄鹤等景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用词奔放自如,十分自然,毫不勉强。这也是李白自称“诗仙”的原因之一。其中,“黄鹤”二字被多次出现,但却不会显得单调,反而因其气势磅礴让读者感觉似乎能够听到飞鸟呼啸之声,急切想往下读下去,忽略了其重复之处。但实际上,在排列方面,李白可以更加严谨,更加注意到律诗规律性的要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写黄鹤楼周围的景色,如天空中白云的悠悠和仙人驾鹤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表达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历史变迁的感慨。黄鹤楼是当时江南一带的著名景点,登黄鹤楼则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在这篇诗歌中,李白以他独特的视角,将黄鹤楼和周围的景色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逝、历史更迭的无力感和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登黄鹤楼》诗,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李白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它通过李白奔放的笔触、自由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世事的真挚坦诚。
赏析二详情»
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崔颢,这位叱咤风云的盛唐诗人,名扬天下,诗才横溢。他出生在汴州(今河南开封),早年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与当时的名流王维并称为“才名之士”。然而,他行为轻浮,放荡不羁,好酒好色,不拘礼教,不受士人器重。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注定会让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后来,崔颢志愿从军,奔赴边塞,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那里,他用诗歌记录下了他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塞外风光的热爱和对军旅生活的领悟。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写出了军人的忠诚和坚韧,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望和向往。这些诗篇被后人称为“晚年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崔颢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也展示出了他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意境感染力、独特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个性。他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在崔颢那里,诗歌是感性的思考,是灵魂的伸展,更是一种对自我与世界的认识。他的诗篇犹如连绵起伏的山脉,峰峦叠嶂、奔腾不息,让人永远无法抵达其巅峰,却能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心灵的净化。
崔颢是一位真正的大话诗人,他的诗篇经久不衰、流芳百世,永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黄鹤楼高耸天际,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悄然销。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咏古怀今心相似,
乡愁满腹如故巢。
江山有情皆可歌,
黄鹤楼留香万古留。
愁眼难掩别离苦,
诗篇尽写黄鹤愁。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古往今来,诗人辈出,
李白可谓当中翘楚。
他的诗篇纵横天地,
让人们流连忘返。
有一次,他登上黄鹤楼,
俯瞰群山,眺望千里。
本想抒发胸中豪情,
赋诗宣扬热血青春。
然而,他的目光落在了那
崔颢版《黄鹤楼》上,
凝神观看,心旷神怡。
李白茫然自失,颓然沉吟。
志得意满的李白此时怎奈,
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放弃赋诗,难掩失落之情。
或许是我们难以理解,
何以这位文豪如此感性。
是艺术家必备的情趣,
还是心灵深处的震撼?
无论如何,这段佳话揭示了,
在李白心中,才情不是唯一。
品味、鉴赏,更是重要的因素,
爱物、怜物,亦非人人皆能通。
李白放弃了赋诗,
并不是说他才情黯淡。
相反,他更加顾及品味和鉴赏,
这也是李白所秉持的一种情怀。
诗人故事详情»
译文及注释:
过去的仙人(指黄鹤山道士)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1. 崔颢: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写有《黄鹤楼》诗。
2. 黄鹤山道士: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在湖北黄鹤山中。
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因崔颢《黄鹤楼》赋而名扬天下。
4. 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商贸城市。
5. 鹦鹉洲: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一个自然岛屿,因其形状似鹦鹉而得名。
6. 雾霭:雾气和水汽混合而成的气体。
译文及注释详情»
崔颢简介: 崔颢,字子美,号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以诗著称,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句精练,内容深邃,深受后世诗人的喜爱。《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