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拼音译文赏析

  • ān
    jùn
    zhōng
    ǒu
    ·
  • [
    táng
    ]
  • liǎng
    gān
    竿
    luò
    qiáo
    shàng
    bàn
    qīng
    yān
    liǔ
    yǐng
    zhōng
  • duō
    shào
    绿
    xiāng
    hèn
    shí
    huí
    shǒu
    beì
    西
    fēng

原文: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相关标签:写景

译文及注释
两根竿子支在溪桥上,夕阳已经落下,半缕轻烟在柳树的影子里飘荡。
多少绿色的荷花相互依偎,怨恨交织在一起,一转身,便背对着西风。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杜牧的《赤壁怀古》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相呼应的写景技巧,更表现了杜牧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 这首诗从“两竿落日溪桥上”开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此时,落日已经西斜,而红日正面照耀的阳光已经消失,留下了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略带感伤的情调。接着,诗人用细腻而精确的笔触,描写了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的景象,这些景物与时间、光线、情调等元素相互交织,在读者的视野中形成了一幅优美而和谐的画面。 而后,诗人通过“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这两句诗,突出了诗中的主题。这里的荷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相互倚靠,仿佛在倾诉着彼此的无尽思绪。而此时,诗人抬头回望,却发现落日已经西斜,光逐渐消逝,这种寂寥之感更加深了诗人心中的“恨”。 整首诗从景物、情境到主题,通过精准的语言和精雕细琢的笔触,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杜牧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表达技巧,将一幅平凡的山水画升华为艺术佳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鉴赏详情»


译文
我站在溪桥上眺望远处,落日斜西。距离我有两竿的地方,对岸的杨柳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烟雾中,形影难辨。水面上,荷叶挺拔,重重叠叠,一阵西风吹过,溪水中的荷叶摇曳起来,仿佛蕴藏着无限的忧伤情感。 译文详情»


杜牧简介
唐朝 诗人杜牧的照片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