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拼音译文赏析

  • yǎn
    ěr
    dào
    líng
  • [
    xiān
    qín
    ]
    weí
    zhuàn
  • fàn
    shì
    zhī
    wáng
    bǎi
    xìng
    yǒu
    zhōng
    zhě
    ér
    zǒu
    zhōng
    chuí
    huǐ
    zhī
    zhōng
    kuàng
    rán
    yǒu
    shēng
    rén
    wén
    zhī
    ér
    duó
    yǎn
    ěr
    è
    rén
    wén
    zhī
    è
    wén
    zhī
    beì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相关标签:哲理

译文及注释
范氏灭亡之时,百姓中有人得到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重了无法负载。于是,他用铁锤砸坏了钟,但是钟依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他担心别人听到会夺走它,于是赶紧捂住自己的耳朵。如果坏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那也无妨;但是如果自己听到了,就是违背良心的行为了!
注释:
范氏:指春秋时期的范氏国,因为国君范蠡的荒淫无道而灭亡。

钟:指古代的大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宣布时间和重要事件。

负:扛起、背负。

锤:敲打、击打。

况然:更何况。

遽:立刻、马上。

掩其耳:堵住自己的耳朵,不听别人的话。

恶人:指坏人、恶棍。

悖:违背、不合。


译文及注释详情»


寓意
吕不韦撰写的这篇寓言,道出了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危害。文中钟的响声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无论你愿不愿意听到,响声依旧存在。同样地,很多客观的存在,如自然规律、历史事实等,都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看法而改变。 然而,有些人却采取了不承认的态度,以为自己不相信或者不了解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可以抹去它们的存在。这种行为就像“掩耳盗铃”一样,显得极度荒谬和错误。因此,这种行为被视为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的表现。 本篇文章以钟的响声为例,展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告诫我们不要否认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真正尊重客观存在,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寓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范氏逃亡时,有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他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是他认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钟声,这种想法实在太荒谬了。 注释: 1. 吕氏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所编纂的一部政治家、文化家之集成书。 2. 范氏:指范睢。 3. 逃亡:躲避仇敌。 4. 砸碎:用力击打并让物体分裂。 5. 咣:叮当作响的声音。 6. 急忙:匆忙地、着急地。 7. 夺走:夺取、抢走。 8. 捂住:用手掌或手指紧紧压住。 译文及注释详情»


吕不韦 撰简介: 先秦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