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译文及注释: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楼上长久地徘徊。身在异乡孤独难耐。打算去悼念三闾之地。因为在长安日渐没落,只能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喝醉酒来消除忧愁。不喝酒怎么行呢?再看夕阳余晖照耀着平原。问问那些刚到寒沙的候鸟,是否带来了家书。
注释:
楼上:指高楼之上。
久踟躇:长时间徘徊不决。
地远身孤:身处陌生的地方,孤独无依。
憔悴:形容瘦弱憔悴的样子。
吊三闾:向三闾(古代地名)的祖先祭祀。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
流落江湖:漂泊在江湖之间,形容流浪生活。
烂醉:喝得酩酊大醉。
消除:消除忧愁、烦恼。
暝色:傍晚的时候。
平芜:平坦的草地。
寒沙: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新到雁:刚刚飞来的候鸟。
来书:指家书,表示期待家人的来信。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此篇诗歌以“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为开端,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的孤独彷徨之感。诗人深思熟虑,冥顽不灵,像屈原一样经历了种种坎坷,自感形容为“憔悴吊三闾”,通过对历史名人屈原和贾谊的借用,表现出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关注。整首诗语言含蓄,情感微妙,通过对自己生活境遇与曾经的历史人物进行类比,表达出作者的忧虑和感慨。
作品开头,诗人使用“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描述自己登上楼观天地的心情,渲染出一种孤独、迷茫的氛围。紧接着,“拟将憔悴吊三闾”则表现出诗人怀念历史名人屈原的情感,借屈原的遭遇来借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之后,引用贾谊在《吊屈原赋》中的话,并配以“志哀语极”描述自己的哀愁心情,表达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歌不仅描绘了作者个人的经历,更通过对屈原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同时,也借用贾谊等历史名人的言行,加深了作品的语言底蕴和历史纵深感。在词牌上,本篇诗采用“永遇乐·京口北固山怀古”作为词牌,展现出作者深厚的词艺造诣和文学价值。
鉴赏详情»
张舜民简介: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出生于邠州(今陕西彬县),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