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译文及注释:
木叶落在君山下。空旷的水面无边无际。斟满酒,收敛芳容。我不是去往渭城的旅客,不必唱起阳关的歌曲。
醉意中,袖子轻抚危栏。天空淡淡,云悠闲。有谁能够走过这条路而安然无恙?回首看夕阳已经落尽,那里应该是长安城。
注释:
木叶下君山:指在君山山脚下的一片树叶。
空水漫漫:形容水面平静无波。
斟酒敛芳颜:斟酒时收敛容颜,不露锋芒。
渭城:指陕西省渭南市。
阳关:指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阳关镇。
醉袖抚危栏:形容醉意盎然,手扶栏杆。
天淡云闲:形容天空清澈,云彩悠闲。
此路得生还:指此路危险,能够平安回来。
长安:指陕西省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在此词中,以一种富有哲理的方式表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词中描绘了词人在梦中游历江城的情景。他作为一个流寓异乡的士人,思乡心切,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他用朦胧的笔触勾勒出夜色下的江城,借此展现出自己的孤独和迷茫。词中有多处婉转动人的描写,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篇词的气氛沉郁而又充满了哀怨之情。在写景方面,苏轼抓住了江城夜色的幽静和神秘,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使词中的情景更加真实、深刻。在情感方面,苏轼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流落异乡的无助与痛苦,以及对于命运的思索和反思。
总之,这首词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宋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张舜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历过官场的浮沉历程。在他的一生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登岳阳楼》,这首词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是他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意义的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创作背景。
首先,张舜民的政治生涯和创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位曾经做过监察御史的官员,他曾经经历过党争遭贬迁的事情。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官场的残酷和不堪,并且饱受磨难的他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登岳阳楼》这首词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对官场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悟,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坚毅。
其次,关于《登岳阳楼》的创作时间和地点,据张舜民《画墁集》卷八《郴行录》记载:“辛卯,登岳阳楼。”,这也就意味着这首词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所作。这一时期正值北宋中期,中国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转型,而张舜民也正处于个人命运的低谷,这些因素使得他的创作更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最后,根据徐培均等人所著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我们可以看到《登岳阳楼》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该词是以岳阳楼为主景的代表作品之一,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这首词不仅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和绝妙的表达手法,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度思考和理解,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在总体上,《登岳阳楼》作为一首经典的词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张舜民重要的创作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
【注释】:本段描写的是秋日景色,萧瑟的秋风中,万物凋零,君山上落叶飘舞;广阔的洞庭湖面和苍穹相连,波光粼粼,气势恢宏。这时,一位歌女斟满酒杯,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
【补充汉字译文】:
- 萧瑟(xiāo sè):指寒风刺骨,气息凄凉的样子。
- 君山(jūn shān):在湖南省岳阳市东北,是岳阳楼、君山别墅等名胜的所在地,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 粼粼(lín lín):形容水面有波浪或波纹又闪烁微光的样子,如“波光粼粼”。
- 气势恢宏(qì shì huī háng):指气势非常宏大、壮丽。
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主人公拒绝歌女唱《阳关》,因为这首歌曲极具悲伤色彩,令人痛苦落泪。之后,主人公喝醉了酒,来到楼上,手扶着栏杆,将目光远望,看到清晰远阔的天空和悠然自得的白云,而想起被贬、南行途中的囚客,不禁感叹命运坎坷,沉思自省。最后,当他回头向过去看,发现夕阳已经将天边染成了红色,而那个方向正是他曾离开的京都长安。
【补充汉字译文】:
- 京都(jīng dū):指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唐朝和宋朝两个伟大王朝的都城。
- 长安(cháng ān):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长盛不衰的古都之一,曾是13个朝代的都城。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舜民简介: 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出生于邠州(今陕西彬县),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