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及注释:
你来到姑苏看,人家都枕着河。
古宫空地不多,水港小桥很多。
夜市卖着菱藕,春船载着锦绣。
远方知道月未眠,思乡在渔歌中。
注释:
君:指诗人的朋友或读者。
姑苏:即今天的苏州。
枕河:指苏州的运河,因为运河两岸的房屋很多,所以人家的枕头都靠着运河。
古宫:指苏州的古建筑,如拙政园、留园等。
水港:指运河两岸的码头。
小桥:指运河上的小桥,因为苏州的运河很多,所以小桥也很多。
夜市:指夜间的市场。
菱藕:指菱角和藕,是苏州的特产。
春船:指春天的船只,因为春天是苏州的旅游旺季。
绮罗:指华丽的绸缎。
遥知:指远方的人们也知道。
未眠月:指夜晚还没有睡觉的月亮。
乡思:指思念家乡的情感。
渔歌:指苏州的渔民在运河上唱的歌曲。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评析对送别诗《吴中送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介绍了诗人所描述的地点是唐代时期的苏州,一座水乡城市,人们生活在水中,丰富多彩。接着,分析了诗歌的笔调新颖、人情味浓,又贴切地描绘出了苏州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特色。其次,评析者指出诗歌通过想象和描写,将这座城市的水乡风光、物产特色和文化底蕴都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加深了读者的感受,创造出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最后,评析者指出,诗人对苏州的熟悉和深厚的感情是诗歌感人之处,并与读者产生共鸣。整篇评析言简意赅,重点明确,是一篇不错的文艺评论。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
1. 姑苏:古代得名于吴王阖闾之母养于姑苏山,现为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
2. 房屋都临河建造:指苏州城里的房屋大多建在河边。
3. 屋宇相连:指苏州城里的房屋很密集。
4. 河汊子:指小河、小沟。
5. 小桥:苏州旧城区有许多小桥,形式各异,有的像摇摆桥,有的如弯弓,非常具有特色。
6. 菱藕:指当地的特产水果和水产品。
7. 丝织品:指苏州著名的缂丝、刺绣、绸缎等手工艺品。
8. 渔歌声:指在江边捕鱼的渔民唱的歌曲。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出身于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曾经考取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他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但是他恃势侮易缙绅,引起众怒,欲杀之而未及,最终卒于天祐初。他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其事迹可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