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词》拼音译文赏析

  • zhī
  • [
    táng
    ]
    yuán
    zhěn
  • zhī
    tài
    máng
    cán
    jīng
    sān
    xíng
    lǎo
  • cán
    shén
    shèng
    zǎo
    chéng
    jīn
    nián
    shuì
    chōu
    zhēng
    zǎo
  • zǎo
    zhēng
    feī
    shì
    guān
    rén
    è
    suì
    guān
    jiā
    shì
    róng
    suǒ
  • zhēng
    rén
    zhàn
    shù
    dāo
    chuāng
    zhǔ
    jiāng
    xūn
    gāo
    huàn
    luó
  • sāo
    zhī
    yóu
    biàn
    liáo
    nán
    zhī
  • dōng
    jiā
    tóu
    bái
    shuāng
    ér
    weí
    jiě
    tiǎo
    wén
    jià
  • yán
    qián
    niǎo
    niǎo
    yóu
    shàng
    shàng
    yǒu
    zhī
    zhū
    qiǎo
    lái
    wǎng
  • xiàn
    chóng
    jiě
    yuán
    tiān
    néng
    xiàng
    kōng
    zhī
    luó
    wǎng

原文: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译文及注释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注释:
注释:
- 织妇:指传说中的织女,也称牛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神,相传她每年七月七日与牛郎相会。
- 蚕经:指蚕的生长过程,包括蚕的孵化、吃桑叶、吐丝、缫丝、结茧等。
- 丝税:指古代对丝绸生产的征税。
- 去岁官家事戎索:指去年官家有战事需要用到丝绸,所以征收了更多的丝绸。
- 征人战苦束刀疮:指被征召去打仗的人们,经历了战争的苦难,身上也留下了伤痕。
- 主将勋高换罗幕:指战争胜利后,将领们得到了高官厚禄,可以换上更好的丝绸罗幕。
- 缫丝织帛:指制作丝绸的过程,包括缫丝和织帛。
- 变缉撩机:指制作丝绸的工具,缉丝机用来缉丝,撩机用来织布。
- 东家头白双女儿:指东家的两个女儿已经年纪大了,但因为要织丝绸,所以还没有嫁出去。
- 解挑纹嫁不得:指因为要织丝绸,所以没有时间去解挑纹,导致无法嫁出去。
- 檐前袅袅游丝上:指屋檐下飘荡的丝线。
- 蜘蛛巧来往:指蜘蛛在屋檐下织网,非常巧妙。
- 虫豸解缘天:指蚕和其他昆虫没有缘分飞升天堂,只能在人间生活。
- 虚空织罗网:指蜘蛛在空中织网,非常灵巧。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织妇:指做织工的女性。 蚕种:指蚕卵,用来养蚕的种子。 卧:指蚕茧中的蛹,完成三次即化蝶而老去。 蚕神:指蚕神庙里供奉的神灵,相传可保佑蚕儿健康,出丝顺畅。 抽征:指政府强制征收税款。 缲丝:指制作丝绸的工艺流程中对原丝进行加工的过程。 绫罗:指一种轻薄透气的丝绸织品,常用来制作服饰、帐幕等。 挑纹:指在织品上按照设计图案进行提升和下降,形成图纹的过程。 注释: 元稹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唐代织妇们勤劳的生活场景,他通过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将织妇们辛勤劳作和对家园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些描述之中,他也透露了唐代社会的一些信息,比如战争对于农业生产、丝绸业生产以及税收的影响等。这首诗既有现实的时代背景,又有一种浓郁的田园诗的氛围,突出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感慨和领悟。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古代乐府诗歌的简析。这首诗歌的作者佚名,创作于公元817年的元和十二年,收录于《乐府古题》中的第十九首。虽然这是一首“古题”,但它符合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门见山;“其辞质而径”,易于理解;“其事核而实”,容易传递信息;总之,这种诗歌是为统治者、臣民、自然界和事件等而写,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文学表现而创作。 这首诗以江陵城为背景,描绘了织妇们受剥削、受奴役的痛苦。尽管全篇仅有110字,但它却因其丰富的层次感和简练的语言而显得格外深刻。这篇简析强调了这首诗歌的高度品质,尽管作者不知名,但它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优美的乐府诗之一。 简析详情»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稹的父亲元宽,母亲郑氏。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因此被世人并称为“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