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拼音译文赏析

  • xiāng
    jiāng
  • [
    táng
    ]
    shěn
    yán
  • chí
    yuán
    lín
    beī
    yóu
    jīn
    chūn
    huā
    niǎo
    zuò
    biān
    chóu
  • lián
    jīng
    guó
    rén
    nán
    cuàn
    xiāng
    jiāng
    shuǐ
    beǐ
    liú

原文: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相关标签:春天

译文及注释
迟日园林悲昔游:夕阳慢慢西沉,园林里的景色让人感到悲伤,回忆起过去的游玩时光。

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个春天,花鸟们在边境上的哀叹让人感到忧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只可惜京城的人们南逃流亡,让人感到惋惜。

不似湘江水北流:与之相比,湘江的水却向北流淌,让人感到无奈。
注释:
迟日:指夕阳西下的时候。

园林:指园林景色。

悲昔游:悲叹过去游园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今春花鸟:指现在春天的景色。

作边愁:指作者因为离开故乡而感到忧愁。

独怜:独自怀念。

京国人:指居住在京城的人。

南窜:指南迁。

不似:不像。

湘江水:指湘江的水流。

北流:指北上。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的手法,以内心的情感来触发读者对景物的理解和感受,以此达到情景交融、意境跃然的效果。诗歌第一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描绘了诗人在眼前春光的催化下回忆往昔春游,而在回忆过程中不由得感叹,将当下的悲愁与往昔的欢乐进行对比,以此表现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接下来的“今春花鸟作边愁”,则更加突显了诗人悲伤的心情。虽然春日正好,花鸟鸣叫,但在诗人眼中,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并非欢快和生机勃勃,而是凄凉和无望,令诗人更加思念家园和亲人。整首诗通过对当下情境和历史经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境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散发出浓郁的抒情气息。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本篇诗歌的作者为佚名杜审言。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其中在唐中宗时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据传,这首“悲叹昔日游园情景”的诗歌应该是他在流放途中所写。当时正值春天,大地万物复苏,花鸟欢鸣,他正在渡过湘江向南方前行,在看到那滔滔江水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之际,不由得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日游园的欢乐时光,怀念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叹自己身处困境,悲愤交加,内心的情感与外界景色相互交织,一时间涌现而出。因此,这首诗也被称为“即景抒情之作”。通过杜审言的诗歌,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他在流亡途中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故乡和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审言、汉字译文、注释、园林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审言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被誉为“唐诗第一人”。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深受后世诗人的借鉴,被誉为“唐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