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译文及注释:
在丁未年五月回国后,我又东渡回来,却寄居在沪上的诸位学子家中。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流浪,回到故乡却依依难别,旧家庭院已经面目全非。只有当年的好友还在,但岁月已经使我们的友谊有所疏离。我们相对而坐,斜阳下凄怨地叹息。我想倾诉内心的奇愁,却无人可诉,因为兴亡更替已经司空见惯。我忍不住泪如泉涌,无法自拔。
故乡就像是一个人的心头所系,让人难以割舍。最多情的是,我欲将它黏在身上,却只能看着它一片片落入泥泞。我自己费尽心思将它们补好,珍重地保存着,但仍然担心重帘不卷,让它们再次受到伤害。在这十二曲阑的春天里,寂静无声,隔着蓬山,我不知道何处可以窥见人的面容。请不要再问我,我的恨意深浅难以言表。
译文及注释详情»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哀时客等,广东新会人,为汉族。他于清光绪年间成为举人,并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倡导变法维新,被称为“康梁”。 作为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和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提倡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推动文学现代化。他的著作集合被编纂为《饮冰室合集》,内容包括了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其家庭受到家族失势和清朝政治动荡的影响。他在年少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曾在省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1901年,梁启超被清廷派往欧美考察,后任驻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的公使等职。在海外的生活经历让梁启超具备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刻的历史意识,同时也让他作为近代中国的先驱者之一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梁启超于1929年去世,享年56岁。他的思想和贡献影响深远,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