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拼音译文赏析

  • liǔ
  • [
    táng
    ]
    yōng
    zhī
  • fēng
    cái
    dào
    yǒu
    fēng
    hái
    mǎn
    kōng
  • yuán
    piān
    xuě
    jìn
    bìn
    máo
    shēng

原文: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译文及注释
无风时落到地上,有风时却飘满天空。
像是沿着水渠流动的雪花,不要靠近我的鬓角生长。
注释:
无风才到地:指雪花轻盈,飘落到地面时没有风的干扰,落得更加柔和。

有风还满空:指雪花在有风的情况下飘落,被风吹得四处飘散,空中充满了雪花。

缘渠偏似雪:指河渠的水流像雪花一样轻盈,流动起来柔和而美丽。

莫近鬓毛生:指不要让雪花落在头发上,因为雪花会融化成水,湿了头发,让头发变得凌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雍裕之的《柳絮》诗歌的赏析。在全唐诗中,有很多关于杨花和柳絮的诗歌,但是《柳絮》这首诗与其他诗歌不同,作者并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通过比喻来表达情感。他用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了柳絮最主要的特点,求神似而不重形似,使作品显得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这种性状很难描述,但是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入手,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用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描绘得具体而生动,展现出状物诗的高超技巧。 诗的第三句描述了柳絮的颜色,柳絮的颜色与雪相似,因此许多诗人把柳絮比喻成雪花。这里,作者也借用了这一比喻,但是不止于此,他通过加上“偏”字,强调了柳絮颜色与雪并不完全相同,同时也使这一比喻更具有个性。 在最后一句中,作者巧妙地将咏物转化为表现人的情思,他使用柳絮隐喻白发,并以“莫近鬓毛生”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间万物的短暂之感。这一句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总的来说,雍裕之的《柳絮》通过凝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点,通过风和柳絮的关系的描写,使作品显得简洁而生动。同时,作者也通过柳絮的颜色和柳絮隐喻白发的手法,将咏物转化为表现人的情思,为整首诗加上了深刻的含义。 赏析详情»


雍裕之简介: 关于雍裕之的生卒年,历史上没有太多记载,只知道他是唐朝时期的人。具体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出生,在唐宪宗元和中期活跃。他是蜀地(今四川省一带)人,字号不详。据记载,雍裕之是一位擅长创作乐府的诗人,他的诗作情致深沉,感染力极强。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贞元年间,雍裕之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未能中举,因此他在四方流浪。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写作的热情,著有一卷诗选,至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