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wáng
    wǎng
    zhōu
    wáng
    shǐ
    使
    jūn
    shū
  • [
    táng
    ]
    jiā
  • cǎo
    绿
    tīng
    zhōu
    wáng
    sūn
    nài
    báo
    yóu
    nián
    huá
    chū
    guàn
    dài
    wén
    jiù
    gōng
    qiú
  • huā
    zhēng
    chūn
    táng
    shuǐ
    luàn
    liú
    shǐ
    使
    jūn
    lián
    xiǎo
    ruǎn
    yìng
    niàn
    mén
    chóu

原文: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相关标签:春天送别

译文及注释
细草绿茵茵,王孙不厌倦游。年华初有冠带,文体旧弓裘。野渡花儿争相开放,春塘水流乱无常。使君怜惜小阮,应该想起她倚门忧愁。
注释:
细草绿汀洲:汀洲上长满了嫩绿的细草。

王孙耐薄游: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耐薄游指的是喜欢轻松自在地游玩。

年华初冠带:年华指的是青春年华,初冠带指的是刚刚成年,开始戴上冠带,表示成年礼。

文体旧弓裘:文体指的是文人雅士的风度,旧弓裘指的是古代文人常穿的一种皮袍。

野渡花争发:野渡指的是野外的小溪,花争发指的是花儿争相开放,争奇斗艳。

春塘水乱流:春塘指的是春天的池塘,水乱流指的是春天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使君怜小阮:使君指的是官员,怜指的是同情,小阮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别号。

应念倚门愁:应念指的是应该想起,倚门愁指的是诗人在门前倚着,感到忧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唐诗选自佚名之手,送行题材层出不穷,但情感和意境各异。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前往拜访州官叔父的故事,而此时正值初春,适逢游览的好时节。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旅行将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件好事。尽管分别难免会引起依依惜别之情,但这种微妙情感被对方高兴的心情所掩盖,因此整首诗的明快基调也就随之决定了。 首联表达了送行者对被送者出游的祝福。在措辞上,诗人借用了谢灵运的“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以及漂母的“吾哀王孙而食之,岂望报乎!”这两句话,将“王孙”这个尊称用在年轻人身上,符合礼制,并且又与被送者的姓氏——王牧相契合,从而营造出一种亲切感。同时,“汀洲细草绿”,用景色烘托出离别之情,大自然里的春草和离别难舍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第二联则是对被送者的赞叹和介绍。传统上,男子经过成年礼后才算是真正成为一个人,所以这里“束发戴帽”也寓意着被送者已经长大成人。王牧能够继承家学,擅长诗赋,更是彰显了他才华横溢的一面。这样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这位青年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佼佼者,在未来也肯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成就。 整首诗通顺简洁、清新明快,并且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者采用了前人的诗句,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诗歌独特的魅力。送行者表达了对被送者不舍的情感,但又坦然看待分别的必然性,这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令人感动。此外,作者运用景物描写,将离别与春草联系起来,突显出情感主题的意义。 总之,这首唐诗虽然出自佚名之手,但其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情感的积极态度,从而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鉴赏详情»


李嘉祐简介: 李嘉祐的生卒年仍不可考。他的字是从一,来自赵州(今河北省赵县)。 根据另一段给出的信息,李嘉祐在天宝七年(748年)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秘书正字。但是,在提供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及李嘉祐的逝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