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译文及注释:
明朝时期游览上苑,迅速传来了春天的消息。
花儿必须在夜间绽放,不要等到清晨的风吹。
注释:
明朝:指明朝时期,即1368年至1644年。
游上苑:指游览北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火速报春知:形容春天来临的消息传得很快。
花须连夜发:花儿必须在夜间开放,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莫待晓风吹:不要等到早晨的风吹来才开放,要及时开放。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武则天因赏花而催开花朵、惩罚牡丹等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引发的文化传承与影响。故事起源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当她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到宫庭中的腊梅盛开,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接着,她赏花时气候也变得暖和,池中冰块消融,深受感动并大加奖励。然而,唯有牡丹因迟迟未开而遭到她的惩罚,被移植到洛阳,使得那里成为牡丹之乡。
文章指出,在这个故事背后,不仅是武则天的爱花心理,更是对花的敬重以及表达权力的手段。在作者看来,武则天的这个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对花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介绍了花文化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特别是花朝节在南方地区的盛行情况。花朝节是一个欢庆春天和赏花的盛典,不少地方在这一天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如花会、花市、春游等。其中成都的花会备受瞩目,每年二月十五日开始,展览各式花卉,是花朝节的典型代表。
此外,文章也介绍了一些地区特有的庆祝方式,如湖州地区插三角小彩旗祝贺花的生日等。这些庆祝方式不但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到花的美丽与文化内涵,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生命的敬重之情。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以武则天赏花的故事为引子,通过介绍中国花文化的流传和发展,阐述了花的美丽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呼吁读者们,保护自然、珍惜生命,用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赏析详情»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她出生于今山西文水县东的并州文水,是唐朝功臣武士彟的次女,母亲为杨氏。 十四岁时,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并被赐号“媚娘”。后来,唐高宗即位时,她先被封为昭仪,后晋升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一起被称为“二圣”。 683年12月27日,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武后临朝称制。在武后的治理下,唐朝政治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690年,她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武周王朝,定都洛阳,改称神都。 但是,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她退位。此次政变被称为“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了唐朝的旧制。然而,唐朝政治经济仍然继承了武后的一些政策。因此,在唐玄宗时期,她被追封为“则天大圣皇帝”,后遵照遗言改封为“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于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朝正式为她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又加尊号为“则天顺圣皇后”。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寿命长、政治才能出众的杰出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