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咏世
洛阳花,梁国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漫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赠妓
口儿甜,庞儿俏。性格儿稳重,身子苗条。多情杨柳腰,春暖桃花萼。见人便厌的拜忽的羞吸的笑,引的人魄散魂消。人前面看好,樽席上出色,手掌里擎着。
遇美
海棠娇,梨花嫩。春妆成美脸,玉捻就精神。柳眉颦翡弯,香脸腻胭脂晕。款步香尘双鸳印,立东风一朵巫云。奄的转身,吸的便晒,森的销魂。雨才收,花初谢。茶温凤髓,香冷鸡舌。半帘杨柳风,一枕梨花月。几度凝眸登台榭,望长安不见些些。知他是醒也醉也,贫也富也,有也无也。
既待舍之藏,何用沽诸价?清闲活计,冷淡生涯。采灵芝西海边,看黄菊东篱下。乐乐陶陶无牵挂,三般到处里堪夸。或是向东篱看花,或是在东门种瓜,或是去东里为家。
愁怀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悟叶中,雨点点芭蕉上。
风而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嘲西席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译文及注释:
咏世
洛阳的花儿,梁国的月亮。好花要买,皓月要赊。花儿依靠栏杆看着烂漫的开放,月亮曾经举杯问团圆的夜晚。月亮有盈有亏,花儿有开有谢,想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别。花儿谢了三个春天就近了,月亮缺了中秋节就到了,人走了何时才会回来?
赠妓
嘴巴甜,相貌俏。性格稳重,身材苗条。多情的杨柳腰,春天暖和的桃花颜色。见人就会害羞、忽悠、吸引的笑容,让人心魄散乱。在人前看起来很好,宴席上也很出色,手里拿着酒杯。
遇美
海棠娇嫩,梨花柔嫩。春天的妆容让美丽的脸庞更加出众,玉手捻起来就显得精神。柳眉微皱,弯弯的,香脸上涂着胭脂晕染。款步踏着香尘,双鸳印在地上,立在东风中像一朵巫云。一转身,就让人心魂俱销。雨才停,花儿才开,温热的凤髓茶,冰凉的鸡舌香。半拉窗帘飘动着柳树的风,一枕梨花月。几次凝视登上台榭,望向长安却什么也看不见。知道他是清醒也是醉,贫穷也富有,有也无。
既然要住在隐居之处,何必去卖价钱?清闲的生活,冷淡的生涯。在西海边采灵芝,在东篱下看黄菊。快乐地无牵挂,到处都值得夸赞。或者在东篱看花,或者在东门种瓜,或者去东里当家。
愁怀
雨儿飘落,风儿扬起。风吹散了美好的梦,雨滴打破了柔软的心。风萧萧地吹在树叶中,雨点点地打在芭蕉上。风和雨一起留下悲伤,风雨卷起了凄凉。风雨儿怎么能承受?风雨儿注定要承受,风雨儿难以承受。
嘲西席
讲诗词,学功课。孝顺父母,兄弟和睦。做臣子要尽忠,与朋友不要言过。保持端正的姿态坐着,避免让人嘲笑我们的风魔。先生讲道,学生琢磨,学生讲道,先生絮叨,馆东不识字就由他吧。
注释:
咏世:歌颂世间美好的事物,但也表达了人生离别的苦涩。
洛阳花:指洛阳牡丹,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
梁国月:指梁山好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典故。
团圆夜:指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花有开谢:指花开花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月缺了中秋到也:指中秋节时月亮圆满,而月亮缺损时则是中秋节之后。
赠妓: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但也暗示了妓女的身份。
庞儿:指妓女的名字。
春暖桃花萼: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花。
樽席:指酒席。
海棠娇:形容女子容貌娇美如海棠花。
玉捻:指女子的手指。
精神:指女子的神态。
胭脂晕:指女子脸上的胭脂晕染。
双鸳印:指女子脚上的鞋子。
凝眸:指注视。
登台榭:指登高远望。
既待舍之藏,何用沽诸价:意为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住处,何必去卖身换取金钱。
清闲活计,冷淡生涯:意为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不追求名利。
愁怀: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烦恼。
风萧萧悟叶中,雨点点芭蕉上:形容风雨中的景象。
嘲西席:讽刺西方的文化和风俗。
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强调家庭和睦和亲情。
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强调忠诚和友谊。
风魔:指风流魔障,即指好色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鸣善简介: 可以整理如下: 张鸣善是元代散曲家,名叫择,号顽老子。原籍在平阳(今属山西),但家在湖南,后流亡到扬州。他曾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一职。张鸣善的词藻丰富,填词和度曲都有独到之处,常以诙谐的语言讽刺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他生活在元末的丧乱之际,深感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污浊,因此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作品。 虽然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尚不详细,但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他应该生活在元末丧乱时期,时间大致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之间。